原創(chuàng) 最像李白的詩人,本有希望成為“小李白”,卻因性格蹉跎一生
中唐,是唐朝國力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diǎn),但是在詩歌、文學(xué)方面,雖然沒有李杜王維這樣的巨頭,卻也是詩人輩出的時代,和盛唐一樣,也呈現(xiàn)出了群芳爭艷的繁榮景象,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元稹……任意挑一個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dāng)然,還有我今天想要分享的詩人,張祜(hù)。
張祜
單論名氣,張祜當(dāng)然不能和前面那些人相提并論,但在當(dāng)時,他也算是一個名家,人稱張公子。
張祜這個人啊,有點(diǎn)像李白,他有遠(yuǎn)大的志向,關(guān)心著國家大事,同時呢,他又行止浪漫,特別喜歡和朋友談劍論兵,經(jīng)常來往于江淮吳越一代,頗有俠氣,他寫過一首《到廣陵》自述早年生活,詩中說:“逢人說劍三攘臂,對鏡吟詩一掉頭”——是不是跟“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天天做夢都想當(dāng)大俠的李白很相似?
不幸的是,這樣的性格也成了仕途上的絆腳石,天平節(jié)度使令狐楚本來很器重他,就推薦給皇帝唐憲宗,宰相元稹卻看不慣這小子,說了點(diǎn)有的沒的,皇帝就把這事擱置了。沒辦法,張祜只好去給節(jié)度使打工,又因性格狂狷,到哪兒都待不長久。
就這樣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蹉跎一生,晚年窮老而死。
以至于《唐才子傳》中都把這位曾經(jīng)的張公子張祜誤作為“張祐”,可見張公子的后半生有多么凄涼,才會連真名都差點(diǎn)不能留下來。
張祜的詩
張祜早期和中晚期的詩,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fēng)格。但無論是早期的宮體詩,還是中晚期的題詠詩,在他的時代都算是上乘之作,以他的才華和性格,如果遇上個上是自己的宰相,說不定也能成“小李白”。
早年,風(fēng)流狂狷的張公子,更喜歡寫宮體詩,以絕句居多。這家伙超級八卦,天天到處打聽開元、天寶年間的宮廷秘聞,然后創(chuàng)作成詩。就這種內(nèi)容的絕句,流傳下來的就有三四十首,而且還都是精品。
中晚期張祜詩風(fēng)變化挺大,寫了許多題詠詩,不論名勝還是古跡,只要撞上張祜,就有幸在唐詩中留下一瞥,這其中張祜又頗愛各種寺廟,到寺必題詩,是張公子的倔強(qiáng)。
又或者是作寫呈遞給貴人的詩篇,我估摸著也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干謁權(quán)貴,混口飯吃。在唐朝干這種事兒,不寒磣。李白杜甫王維都干過。
同時,詩體也從絕句變成了律詩。
一段宮廷秘聞
唐武宗年間,有一段宮廷秘聞。
說唐武宗李炎病危,有個因吹笙獲寵的孟才人服侍,武宗問:“我死了你怎么辦?”孟才人指著裝笙的袋子說:“用這個上吊。”孟才人見皇帝沉默,連忙哄著說我給您唱首歌吧,于是唱了一首《何滿子》。
剛唱了一句,孟才人就倒地而亡,沒過幾天皇帝也死了,然后怪事就來了——出殯那天,皇帝的棺材怎么也抬不動。
有一個機(jī)靈的小太監(jiān)說:“陛下莫不是在等孟才人?”于是大家把孟才人也抬過來,果然,皇帝的棺材就能抬得動了。后來孟才人就安葬在皇帝陵墓旁邊。
兩首宮體詩
三年后,在嘉興的某處酒館中,張祜根據(jù)這段秘聞,創(chuàng)作了一首《孟才人嘆》:
偶因歌態(tài)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河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
你可能會好奇,宮廷秘聞是怎么傳到張祜耳中的呢?這又不得不提到八卦二字了——在一次宴會上,一個宮中伶人跟大伙兒現(xiàn)場扒一扒,伶人表示,我把這段秘聞告訴諸位,諸位可不要傳出去哦。在座賓客紛紛答應(yīng)道:放心,這個秘密只有我和我的朋友們知道。
賓客中有個叫高璩的進(jìn)士(后來官居宰相),是張祜的朋友。
這首《孟才人嘆》是張祜為孟才人之事嘆息,孟才人所遇之事,也反映出古代宮廷中女子的糟糕境遇,她們一生幽閉在深宮中,圍繞著一個老皇帝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至死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yùn)。
后來,張祜又把孟才人的故事拓展延伸,創(chuàng)作了一首《宮詞》: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一句三千里,又一句二十年,字字句句都是深宮老人的眼淚,這首詩雖然還是借用了孟才人的故事為題材,但所詠的不只是孟才人而已了,而是所有身不由己的宮廷女子。
杜牧與張祜
多年以后,杜牧也聽說了這段秘聞,還聽到有宮廷女子唱起張祜的詩,聯(lián)想到張祜一生的境遇,不禁感慨萬千,寫下《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
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北極樓臺長掛夢,西江波浪遠(yuǎn)吞空。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
這首詩可以說是非常給面子了,把張祜的才華比作建安七子中的曹植、劉楨,同時也為他和宰相元稹的遭遇感到惋惜,所以只能放浪天涯,最后兩句盛贊張祜的《宮詞》,只可惜,雖然六宮都在唱故國三千里,而對于張祜來說,都是“虛唱”,名滿宮廷又怎樣呢,還是沒人重用你!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