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意境探求和生活基礎
作者:鄭百重
藝術作品是理想的表征,不可能要求每個作品能代表人生的全部,只是要求藝術家必須有深厚的生活基礎,才可能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提煉、傳達出來的理想才有代表性,就像齊白石、米勒本身是農藝,創(chuàng)作的作品能夠代表農民的精神。
在山水畫中,畫家理想的表達也就是山水意境的創(chuàng)造,都來自畫家各自孕育的生活基礎,絕不是憑空而來的,姑且不論,當代名家張大千表現(xiàn)的基礎是蜀中山水,李可染長年取景在江南,陸儼少立足在長江三峽的險峻和雄偉,雖然他們的立意都在積極的介入人生,激勵奮發(fā)精神,可是呈現(xiàn)給人們的藝術形象卻是他們長期生活積累提煉出來的,帶著強烈的個性和特定的地理風貌以及文化素質。
早年我從陳子奮先生學花卉白描,陳先生以文論畫,追求畫外情思,閩中的花木樹果給了我們豐富的素材,而且還帶著濃郁的地方特色,爾后作山水畫,就必須往名山大川跑,四處漫游,凡三山五岳,長江大河都看看,試圖學習石濤和尚收盡奇峰打草稿的辦法,畫來畫去,可卻總是似曾相識,于是我漸漸明白人生學識精力都有限,走馬看花、風光照片式掠影絕不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道路,必須深入一點,不斷研究再廣取博收相互比較才可能從中悟出自己的創(chuàng)作契機,由之生發(fā),由之比興,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明末清初,石濤漸江?殘梅清都是一代名家,但一生都沒有脫離黃山,都以黃山的生活基礎開始的,于是我試從家鄉(xiāng)閩中山水開始,漸及大江南北,西游洞庭過三峽到蜀中,在長江流域旅行,發(fā)現(xiàn)長江流域地理風貌有許多相同的特征:山嶺深厚、林木蔥籠、水流充沛、煙云流動帶著強烈亞熱帶的風情,特別是林木品種豐富,形成斑爛的色彩,再有飛瀑、流泉、長江、大湖貫穿其間真是變幻無窮、氣象萬千,非常適合抒寫一種氣勢磅礴又明顯絢爛的潑墨潑彩畫卷,在長江游冶,還可以聽到歷史的腳步聲,長江流域原來是炎帝的部落所在,因為遠古我們的暫時不去稽考,只是從離騷開始,那種柔韌婉轉的楚風似乎今天仍在長江上慢慢飄流,數(shù)說著長江上的種種風流故事:江東子弟、周瑜孔明、王謝堂前聞雞起舞、赤壁磯邊把酒向月、岳家軍誓師北伐、朱洪武統(tǒng)一中原,更有那瘦西湖上紅拂夜奔,秦淮河里八艷流觴……,帶給人許多聯(lián)想許多啟發(fā),山川感動了我,促使我積極的進行探索研究和創(chuàng)作,如果說有了一點可觀,那就是長江上帶來的生活氣息。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搖藍,長江是中國文人的源泉,研究長江贊美開發(fā)長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歷史功業(yè),藝術家所能表現(xiàn)的可能只是局部的、一點的、正因為有了一點點,許多人共同努力就能為長江作出貢獻,因乎此,每年我都定出時間去游長江,分春夏秋冬四季去看長江,在長江邊住一段時間,望著滔滔江水滾滾東去,聯(lián)想著英雄人物代代而來,思索著山川因人而興,因人而廢的關連,思索著長江時而溫婉時而咆哮的種種問題,長江岸上峭壁連天白云飄拂長江面上百舸爭流,魚鷹出沒,船工號子深沉而嘹亮忽遠忽近陣陣傳來,長江那種排江漢越山川一往無前的氣慨,永遠激蕩看人心,帶給人無限的遐想,也帶給藝術家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源泉。
(作品來源:《山東藝院報》2005年11月11日第3版)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