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正月十七“不得了”!十大習俗5大禁忌3大食俗,別不懂
正月十七,作為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歷節(jié)日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多樣的風俗習慣。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先輩們智慧的光芒,見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傳承。這一天,不同地區(qū)有著各自獨特的慶祝方式和寓意,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213/1afa7cea047f42ed9cdb2d44fabfe00b.png)
從文化根源來講,正月十七的諸多習俗與古代的信仰、生活方式緊密相連。古人敬畏自然,相信萬物有靈,通過各種儀式和活動來祈求平安、豐收和幸福。這些習俗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代代相傳,成為了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依然能夠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在地域差異方面,廣袤的中國大地因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和民族特色的不同,使得正月十七的習俗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面貌。無論是北方的粗獷豪放,還是南方的細膩婉約,每一種習俗都蘊含著當?shù)厝嗣竦那楦泻椭腔郏餐瑯嫵闪酥腥A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
![](https://q4.itc.cn/images01/20250213/0e2920d344554a799281cd7dca0d2148.png)
正月十七的十大習俗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13/c43fac55040447ffb41d3aac6f254a1c.png)
人氣日
初七、十七、二十七被視為“人氣日”,其中十七管中年人。在這天,天氣的好壞被認為預兆著一年中人的興衰。很多地方在這一天有特定的飲食習俗,像吃餃子或面條。吃餃子寓意著團圓,面條則有長久之意,人們通過這些食物表達對中年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們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順遂、諸事如意。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13/a6393f5d13f444b283bcc82375674689.png)
送蛐蜒蝎子節(jié)
正月十七、十八的“送蛐蜒蝎子”節(jié),在晚上舉行。人們在院子里燃起篝火,待其燃燒成灰燼后,用鐵鍬將灰燼鏟到坡洼下或大路旁,寓意把蛐蜒、蝎子等毒蟲送走,期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免受毒蟲侵害。這個節(jié)日還附帶打掃衛(wèi)生的習俗,不少農(nóng)家會借此機會清理院子里的垃圾。而且,倒灰的人有時會口中念念有詞,有趣的是,若遇到仇家,甚至可能會“送”給仇家。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213/ccfec326726645fd8c07c14d4f698b99.png)
老鼠嫁妮
“正月十七兒,老鼠嫁妮兒”,這是一個充滿趣味的傳統(tǒng)習俗。民間傳說中,老鼠為化解與貓咪的恩怨,選定正月十七這天嫁女。當晚,老鼠會用繡花鞋作花轎送女兒出嫁。所以,這天夜里老人會提醒年輕女性收好繡花鞋。在一些地方,人們會在這一天包餃子,試圖通過捏餃子的動作捏住老鼠嘴,防止它們破壞糧食和衣物。這一習俗是遠古祀鼠活動的延續(xù),體現(xiàn)了人們對自然萬物的一種獨特認知。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13/9c8ea8d945ab45f78f13dca18bbb7a47.png)
落燈
落燈意味著燈節(jié)結束,所有彩燈都要除去,故而稱為“落燈”。對于工藝精湛的彩燈,人們會妥善收藏。有些地方會把全鄉(xiāng)的龍燈集合在廟里或其他公共場所,焚燒首尾,留下龍身以備來年使用,這一習俗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燈節(jié)文化的傳承與節(jié)約資源的理念。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213/df8a609d5c4d406aa4cf8311cfc0a619.png)
收燈
農(nóng)歷正月十七也是收燈的日子。龍燈作為燈節(jié)里盛行的集體游戲,會在這一天被集合到公共地點,如社廟等地。人們焚燒龍燈的首尾,保留龍身,這樣做既能節(jié)省消耗,又能延續(xù)龍燈文化,讓龍燈在每年的燈節(jié)中繼續(xù)發(fā)揮它的魅力,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針刺日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213/291f929009da4663bbe17fcd4345406e.png)
舊時女子從事女紅的時間很長,正月十七被稱為“針刺日”,這一天女子停止女紅,目的是為了節(jié)省目力。這一習俗體現(xiàn)了對女性的關懷,讓她們在繁忙的勞作中能有一天休息調(diào)整,反映了傳統(tǒng)生活中人們對健康的樸素關注。
白虎啟齒日
![](https://q5.itc.cn/images01/20250213/8f9c0f6f46f442a0b37c770c7a32667c.png)
每年正月十六或十七日是白虎啟齒日,傳統(tǒng)習俗是祭白虎,后來發(fā)展為打小人。人們會準備生豬肉、熟鴨蛋、生咸魚、飯團等物品,先將生豬肉貼在白虎額頭上,然后通過一系列儀式,如燃香、念咒語等,祈求白虎吃掉小人,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之后還會進行打小人的環(huán)節(jié),將寫有小人信息的紙人用鞋子拍打等,表達人們對消除小人、順遂生活的期盼。
拉死鬼
![](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213/11a04b074b1b459eb34e6f8c8d92f927.png)
在武安市邑城鎮(zhèn)白府村,正月十七晚上的“拉死鬼”活動熱鬧非凡。傳說正月里有“孤魂野鬼”會在村里“賴”著不走,為保護人畜平安,人們會在這一天進行“拉死鬼”儀式。兩個“鬼差”在村邊墳地“抓”到“死鬼”后,拉著“死鬼”挨家挨戶“驅(qū)鬼”,最后在“扁擔官”審問“死鬼”后,村民們點燃“篙籬山”,扔掉“死鬼”的高帽子,寓意驅(qū)走邪祟。這一習俗歷史悠久,是儺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
苗族芒哥節(jié)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13/b1da216a1e4a42b8a20b02619b4a4e75.png)
農(nóng)歷正月十七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xiāng)的“芒哥節(jié)”。傳說“芒哥”是苗族民間的娛樂神,能驅(qū)邪娛樂。節(jié)日當天,頭戴假面具、身披芒草的“芒哥”出現(xiàn)在苗寨的大街小巷。人們會與“芒哥”互動,如握手、擁抱等,希望獲得健康和好運,不聽話的人還會受到“芒哥”的“教訓”。周邊各族同胞也會前來觀看,場面十分熱鬧。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213/1520f0fa463f4a7c81ed31d36af0255c.png)
鳳崗“珍珠娘娘朝拜”
在潮汕地區(qū)的鳳崗村,每年正月十七的“珍珠娘娘朝拜”活動頗具特色!罢渲槟锬铩膘`驗的傳說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前來朝圣;顒又械墓┫嫌谢铍u、活鴨、活鵝,它們充當“衛(wèi)生檢驗員”,活動結束后不被翻倒的供品會分給村民。此外,還有連天炮、酥糖塔、爭插“頭支香”、擠石門等特色活動,每個活動都承載著當?shù)氐奈幕腿藗儗γ篮蒙畹钠碓浮?/div>![](https://q4.itc.cn/images01/20250213/e8e76701335c45a5a2c7733a25657bf5.png)
![](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213/5a3996ce8d2c4166986348cd009363a2.png)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213/3f94ee6e05f84b36a8f5d9700137715c.png)
![](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213/e532c02fd91c43aeb5b3f6dcd925b1d4.png)
![](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213/48e0b2ca451a43d38f314e5628d03e43.png)
![](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213/40e3c1b7f5394ea18934b94b1e3db63f.png)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213/c0428b040b0e4de6a3251b57ff93b4d1.png)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13/153ab5b7bc64433f9b2bbfb77fec8715.png)
![](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50213/343e747b10224b74ac29cb6cc9017a41.jpeg)
![](https://q4.itc.cn/images01/20250213/e8e76701335c45a5a2c7733a25657bf5.png)
正月十七的五大禁忌
忌鼠相關
不同地區(qū)在正月十七有不同的忌鼠行為。有些地方以正月初十為老鼠娶婦日,當日制作面點糕餅、煮小米飯放置在墻根壁縫“賀老鼠嫁女”,并全部滅燭早睡,以免驚動老鼠;有些地方在正月十七忌鼠,如山東武城,當日晚間嚴禁點火,稱為“避鼠嫁”。這些禁忌反映了人們對老鼠可能帶來破壞的擔憂,通過這些行為來祈求家中安寧,糧食和衣物不被破壞。
![](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213/5a3996ce8d2c4166986348cd009363a2.png)
特定時間忌動刀等
像陜西臨潼把正月十二作為老鼠嫁女日,當日廚房不動刀,稱為“鼠忌”。這一禁忌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習俗對特定日子的重視,認為在這些特殊時期,某些行為可能會觸犯神靈或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通過限制一些日常行為來規(guī)避風險,以求平安順遂。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213/3f94ee6e05f84b36a8f5d9700137715c.png)
忌點燈
陜西大荔在正月十七晚上家家不點燈,據(jù)說點燈老鼠就會出來啃嚙衣服。這一禁忌與忌鼠行為相關聯(lián),人們相信黑暗可以讓老鼠不敢輕易出動,從而保護家中的衣物不受損害,這也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方式。
婦女特定行為禁忌
![](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213/e532c02fd91c43aeb5b3f6dcd925b1d4.png)
河北元氏在正月十七,婦女聚集門口,稱為“躲鼠”,否則老鼠會啃嚙衣物。這一禁忌針對婦女群體,反映了傳統(tǒng)社會中人們對女性角色的認知以及對家庭財產(chǎn)保護的重視,通過特定的行為規(guī)范來維護家庭的安寧和秩序。
![](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213/48e0b2ca451a43d38f314e5628d03e43.png)
特定區(qū)域活動禁忌
北京把正月的十七、十八兩日稱為“耗子成家日”,相傳老鼠婚娶時會借用人的鞋子作花轎。屆時兒童在暗處放置餌料并敲打器具為老鼠催妝,但人們也會避免一些可能干擾老鼠“成家”的行為,這一禁忌帶有濃厚的民間傳說色彩,增添了節(jié)日的神秘氛圍。
![](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213/40e3c1b7f5394ea18934b94b1e3db63f.png)
正月十七的三大食俗
吃餃子
在正月十七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形狀如同元寶,寓意著財富和好運。而且,在“老鼠嫁妮”的習俗背景下,吃餃子時捏餃子的動作被賦予了捏住老鼠嘴的含義,期望老鼠不再破壞家中物品,保佑家庭平安富足。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213/c0428b040b0e4de6a3251b57ff93b4d1.png)
吃面條
“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七作為落燈日,吃面成為一種食俗。面條細長,象征著長長久久,人們希望通過吃面條,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順順利利,日子過得長遠平穩(wěn),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13/153ab5b7bc64433f9b2bbfb77fec8715.png)
特色供品飲食
在鳳崗“珍珠娘娘朝拜”活動中,供席上擺滿了各種供品,如活雞、活鴨、活鵝以及酥糖塔等。這些供品不僅是對神靈的供奉,也有著特殊的寓意;顒咏Y束后,不被翻倒的供品會按戶分到村中各家各戶,人們認為吃了這些供品可以帶來平安,這體現(xiàn)了飲食與祭祀文化的緊密結合。
![](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50213/343e747b10224b74ac29cb6cc9017a41.jpeg)
這些習俗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更是一種心理寄托,讓我們在新的一年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迎接各種挑戰(zhàn)。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