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字,雅秀精致、頗有情調,“啟功體”有它的影子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是民國才女林徽因的名句,是她寫給剛出生的兒子的,但很多“文藝青年”都把它當成了愛情金句。長久以來,人們提起林徽因,總是要說她跟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之間的情感故事,把她塑造成一個“綠茶女”的形象。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50206/a50df534bce1492ea04451f32a184632.jpeg)
事實并非如此,林徽因不僅是一位愛國志士,更是一流的作家、建筑師和文物學家,她將一生奉獻給了中國古建筑保護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建筑學專業(yè),還參與了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她的一生并沒有所謂的“狗血愛情故事”,而是用實際證明著“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50206/db5944bb3f1947c0b4c9893191b0d583.jpeg)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閩侯。閩侯林氏是世家大族,近代以來誕生了不少名人,如林則徐、林覺民,林徽因之父林長民是著名外交家,因此她從小接受的是中西結合的教育,雖然生活方式西化,但在思想上卻崇尚中國傳統(tǒng)義利觀。當日本侵略,林徽因逃難時,她堅決不投降,說出“身后便是嘉陵江”的豪言。
![](https://q6.itc.cn/q_70/images01/20250206/add5359b086c45438fb13578e6ad0a7d.jpeg)
林徽因博覽群書,還能寫一手精妙的書法,她曾留學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耶魯大學,但始終沒有放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林徽因以小楷見長,精秀雅致,頗有才女情調,有網(wǎng)友對比“啟功體”和林徽因書法,認為啟功先生應該學過林先生的字。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50206/93db06d8be784bc5acf6afb317ea52af.jpeg)
林徽因并沒有專門講述過自己的學書經(jīng)歷,但我們可以根據(jù)她留存下來的信件手札嘗試分析。林徽因書法是在父親林長民和祖父林孝恂指點下啟蒙的,二人都受清末碑帖合流之風影響,他們選擇初唐和中唐名家作品為子孫的入門法帖,如褚遂良、顏真卿和柳公權。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50206/607fc1dfba8c4ebb85fa6549719bf936.jpeg)
林徽因受褚遂良影響最大,“褚體”筆畫瘦勁有力,剛健之中不失秀婉,既有虞世南的圓潤含蓄,又有歐陽詢的險絕峻拔。林從《雁塔圣教序》《孟法師碑》入手,在起筆的斂鋒而入,行筆取中鋒,書寫注重提按頓挫上,可謂得起神髓。
![](https://q7.itc.cn/q_70/images01/20250206/67047c0d8a604b19b7cf0a00a0f54f0d.jpeg)
林徽因的楷書帶有行、隸筆意,如橫畫收尾的頓筆回收,筆畫連帶等,這也是“褚楷”的典型特征。在結字方面,外圓內方,四面開張,舒展寬博,字內空間疏朗通達,轉折處方圓并用,切筆明顯。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50206/2e93c3f708ed486d8a50bfc1ef523e9b.jpeg)
另一方面,林徽因也不只學褚遂良,從他的信件中可看出筆畫細膩精巧,絞轉自如,因字賦形,這又有趙孟頫、董其昌和乾隆時期“帖學”名家梁詩正、董誥等人的風采。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50206/ed64289014c14e7d9bdd6792a5eadb9f.jpeg)
總的來說,林徽因的字筆法豐富,頗得古人長處,書卷氣十足,非俗手能寫。結字、章法縱逸秀氣,也能看出其人的精致文雅。林徽因的字與當今專業(yè)書法家比,恐怕也不落下風了。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50206/77f6fcb0750740ebb7ad379453094332.jpeg)
大家對林徽因書法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qū)討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