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被局长的粗大撑满小说,国产熟女视频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晚上睡不着求个地址,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游戏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藝術動態(tài)] 一周觀展指南|敦悅詩書——許敦樂藏友朋書畫

1 已有 83 次閱讀   2024-11-13 11:06
一周觀展指南|敦悅詩書——許敦樂藏友朋書畫
南方都市報 2024-11-12 23:03
嶺南文化,灣區(qū)精彩。
——廣州——
過去·現(xiàn)在·未來——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教學展
展期:11月6日—11月28日
地點: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7、8號廳
71年來,在廣州美術學院的“工藝美術學院”這個脈絡中,誕生出了著名工藝美術家、藝術家、教育家陳雨田、譚雪生、李立基、高永堅、尹定邦、蔡克振、曹國昌、全森、林藍、萬小寧等均曾擔任工藝美術系領導,也涌現(xiàn)出了吳江冷、金景山、譚暢、鄺聲、黃政生、曾洪流、周錫珖、王受之、劉露薇、謝順景、姬德順、吳衛(wèi)光、黃增炎等一批在各專業(yè)方向具有影響力的教授。工藝美術學院的師生作品曾獲全國美展金、銀、銅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魯迅文藝獎”等重要獎項,并在眾多國際專業(yè)競賽中榮獲大獎。
本次展出的120件作品涵蓋了七十余年來工藝美術學科數代教員和部分優(yōu)秀校友、在校生的精品力作,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院的教學創(chuàng)作和服務社會的水平,這不僅僅是一個作品展,更是一個教學展,歷代導師的作品均具有教學范例作用。
黃河幾字彎里的鄂爾多斯民俗文化
展期:11月5日—12月8日
地點: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本次展覽精心策劃為“融合多元 草原史話”與“融匯之風 獨特習俗”兩大篇章,展出鄂爾多斯市博物院珍藏的88件文物,從商周銅鑿、戰(zhàn)國青銅器,到元代陶俑、近代馬具,直至現(xiàn)代樂器,品類豐富,年代跨度廣泛。展覽通過豐富的文物和生動的圖片,全方位展現(xiàn)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與多彩傳統(tǒng)民俗。觀眾將從生產方式、生活起居、醫(yī)藥傳承、競技游戲、民俗禮儀、服飾藝術等多個維度,幫助觀眾深入了解鄂爾多斯獨特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
涂心于面——粵劇面譜作品展
展期:11月1日—2025年2月9日
地點:紅線女舊居
粵劇面譜是粵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面”是粵劇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特殊形式,主要用于凈、丑等行當;因其線條、色彩、圖案都有一定的規(guī)范,故稱其為“譜”,是歷代藝人長期創(chuàng)造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結晶!澳槨薄懊妗蓖x,粵劇行內通常按粵語的習慣,稱為“面譜”。
此次展覽以行當分類,從二花面、六分、丑、大花面等行當精選代表性的粵劇面譜作品,旨在向觀眾全面展示粵劇面譜的繪制邏輯、符號特征、發(fā)展歷程,使觀眾能夠深入了解粵劇面譜藝術的內涵和創(chuàng)作技巧。
斯文在茲——林雅杰書法、學術暨捐贈藏書藏品展
展期:11月5日—11月23日
地點:廣州圖書館負一層展覽廳
林雅杰先生是知名文史學者、書法家,早年在中山大學教授“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文字與書法”等課程,兼擅篆隸行草諸體。曾參加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歷史大辭典》的編纂工作,籌建“中國歷代書法碑林”;主編的《廣東歷代書法叢書》以搜羅之富、用心之精而享譽藝林;所著《南越陶文錄》是研究嶺南古文字的第一本專著;主持策展的“廣東歷代書法展覽”被譽為粵中史無前例的文化盛事;所書的《廣州賦》《天南第一峰》在白云山等全國30多處名勝景區(qū)刻碑。
本次展覽精選了林雅杰先生歷年撰著的文獻、書法作品、藏書雅玩等約300件,包括《南粵陶文錄》《廣州賦》《天南第一峰》等代表作品,“中國歷代書法碑林”中的碑帖拓片,以及與王貴忱、周一良、曾敏之、季羨林等名家學者的交游信札等珍貴文獻,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了其藝術成就和學術貢獻。
敦悅詩書——許敦樂藏友朋書畫
展期:11月5日—11月22日
地點:正空間
許敦樂先生一生熱愛電影,退休之后,仍在光與影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并口述、撰寫關于香港南方影業(yè)公司的回憶,為香港電影業(yè)留底,也為后來人留下一份生動、寶貴的人生掌故。他樂天知命,淡薄名利,但熱心公益,為家鄉(xiāng)慷慨解囊,多次贊助,題字有求必應,體現(xiàn)了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他喜愛書法,自號逸叟,家居以臨池自遣,筆下溫文爾雅,自成一格。
此次展覽,展出的是許敦樂與電影人、書畫家的翰墨因緣,展出許敦樂保存的友朋書畫作品 近80件。有省港藝術家容庚、關山月、任真漢、方召麐、鄭家鎮(zhèn)等,北方藝術家鄭誦先、李苦禪、張正宇、潘素、許麟廬、黃永玉、吳祖光、范曾、韓美林等,以及江南的劉海粟、陳大羽、宋文治等,可見許敦樂交游廣闊。
黃胄的數張畫作,實際上重現(xiàn)了20世紀 八九十年代內地書畫家重視香港這個宣傳平臺的故事,而老一輩電影人蔡楚生的題詞:“我國的美術電影,已日新月異地發(fā)展成為一種具有好的內容、又具有好的形式的千姿百態(tài)電影藝術品種,此次展出,應是香港和海外的觀眾一種很好的藝術欣賞。一九六二年七月,蔡楚生”,稀見珍貴,反映的正是許敦樂電影事業(yè)的不凡經歷。
飛散·聚集——廣州當代藝術作品邀請展
展期:11月9日—12月11日
地點:廣州畫院美育青創(chuàng)中心(廣州市越秀區(qū)中山三路3-5號)
從1980年代以來,我國的藝術擺脫了此前的大一統(tǒng)格局,不同的創(chuàng)作理念、創(chuàng)作方法影響到藝術世界中的每一個人,個性化的藝術表達成為大多數藝術家的共識,也成為衡量藝術家創(chuàng)作水準的一個標準。中國的社會個體從八十年代以來,居住地變遷的幅度和頻率是前所未有的。這種遷移主要源于社會個體生活、受教育、就業(yè)等方面的變化,本次參展的藝術家們大多也經歷了這種變遷過程。對于他們而言,居住地的變化不僅是一種地理方位的變化,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遷移與歷練,在不同地區(qū)成長、學習和工作所獲得的人生體驗、文化認同、審美理念都影響到他們對題材、媒介和藝術風格的多元選擇。
本次參展的藝術家都是華南農業(yè)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專業(yè)教師,每一位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媒介、題材、風格上都各不相同,從抽象到具象、從裝置到繪畫,每個人都顯示出個人獨有的藝術面貌。
中原出!柫x窯與海上絲綢之路
展期:11月10日—2025年3月9日
地點:南漢二陵博物館
在陶瓷逐漸成為海貿商品大宗的唐代,廣州扮演了各地窯口產品集散樞紐的關鍵角色。鞏義窯不僅是唐三彩的主要產地之一,也是唐青花的故鄉(xiāng),其產品與工藝在陶瓷為媒、海路暢通的時代背景下遠走四方。
本展覽從“黑石號”沉船出水的鞏義窯產品切入,分“器韻萬千”“匠心冶陶”“彩器盈途”“東西匯融”四個部分,主要講述鞏義窯紛繁眾多的產品,是為誰而作、作何用途,又如何自中原出海、駛向遠方,從行為考古學的角度系統(tǒng)展示鞏義窯陶瓷器生產、使用、流通的全過程。
此次展覽共展出河南、揚州、廣州出土的鞏義窯陶瓷器131件/套,包括三彩鴨銜梅花杯、三彩雕花杯等國家一級文物及鞏義黃冶窯、白河窯出土的白瓷、唐三彩、唐青花等,這是鞏義窯專題文物首次集中在廣州亮相。展覽生動再現(xiàn)了匠心獨運、輝煌燦爛的唐代陶瓷工藝與文化內涵,以及唐代東西方貿易往來和文明交流互鑒,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多元、包容特質。
他們涉海而來——王太斌個展
展期:11月8日—11月29日
地點:非空間 FREE SPACE(廣州市越秀區(qū)東湖路123號之二)
王太斌1995年生于山東德州,自2014年進入山東藝術學院學習,先后在油畫系度過本碩七年的求學時光。在碩士求學階段,他的創(chuàng)作從本科時期對大題材的表現(xiàn),轉向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關注精神世界的表達。
展覽現(xiàn)場的14件(組)作品大多以“藍”為主色調,這也是王太斌近年創(chuàng)作上的一個鮮明符號。他善于借助人物、身體來表達情緒和思考,通過背影的寓意及其象征意義,展現(xiàn)人與人之間浪漫、憧憬,又或是孤獨與疏離的關系。畫中的人與背景相互碰撞和穿插,經過虛化而富有層次的渲染處理,圖像仿佛罩上了一層水的面紗,營造出一種詩意的氛圍,形成了具有敘事性和碎片化的場景。同時,穿插其中的海洋生物增加了畫面的鮮活感與想象空間,使觀者的目光抽離現(xiàn)實,重新投射回記憶中那片廣袤無邊的海洋,進而去探索心靈世界。
光陰的故事——二十四節(jié)氣藝術展·立冬
展期:11月7日—11月16日
地點:榮寶齋廣州(廣州市越秀區(qū)東湖路123-3)
此次展覽共展出了44位藝術家的50件/組作品,涵蓋繪畫、書法篆刻、裝置藝術、影像及新媒體藝術等多種藝術媒介。藝術家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為創(chuàng)作母題,抓住節(jié)氣的獨特習俗,通過人物活動結合天地之間萬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展現(xiàn)“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的哲學思想,傳達中國哲學中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順應天時的理念。
逸仙筑夢 郵傳天下
展期:11月9日起
地點:中山大學廣州校區(qū)南校園格蘭堂(校史館)四樓臨展廳
本次展覽包含“山高水長”“世紀郵傳”“信達天下”“時光有信”四個單元,旨在通過展示跨越百年的郵局風貌與郵寄信封實物,帶領觀眾穿越時空的長廊,親歷中山大學在不同辦學地點師生員工的郵遞生活,感受那些被歲月塵封的信箋背后,師生們的生活軌跡、情感交流以及學校的變遷發(fā)展。
皚皚北境——格雷戈里·保勒攝影展
展期:11月6日—12月31日
地點: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藝術家格雷戈里·保勒的一系列攝影作品,展現(xiàn)他鏡頭記錄下美輪美奐但又極其脆弱的自然世界。格雷戈里·保勒癡迷于記錄野生環(huán)境及生物,用黑白畫面的攝影技法描繪雪地里一塵不染的動物,從而突出自然界中荒野純潔和天真的一面。本次展覽希望觀眾能從攝影作品中感到平靜,引發(fā)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大地上的所有生物都可能是極其脆弱和瀕臨滅絕的思考,提高自身對美和自然的認識,同時,旨在借此機會提高中法兩國人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深圳——
聲聲•慢——深青年繪畫的一種當代方式
展期:11月12日—12月10日
地點:灣廈藝術中心(深圳市南山區(qū)后海濱路灣廈中心C座20層)
本次展覽集中展出了七位成長于荔園的深大青年藝術家的 20 余件作品。這七位藝術家包括高臨生、洪俊銘、劉勁、邱妍、王娣、葉錦瑩、詹雨瀟,他們的作品反映出在深大研習繪畫時的共同軌跡,也因各自性情不同而呈現(xiàn)出初見端倪的獨特視覺形態(tài)。同時,這些作品還不約而同地為觀眾展現(xiàn)了一種穿越類似抽象文本生涯的“再域”設想。這種設想或許能為深圳青年藝術思潮的興起推波助瀾,引導更多青年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探索新方向和可能性。
浩瀚印象:致敬印象派150周年
展期:11月16日—2025年2月23日
地點: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L2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展館
于1952年出生的法國攝影藝術家讓弗朗索瓦·赫奇耶先生,以其超越國別的視野而聞名。他曾被藝術評論家達米安·索塞(Damien Sausset) 稱為“現(xiàn)實魔術師”,并被作家、策展人雷吉斯·科唐坦(Regis Cotentin) 列入“數字巴洛克”藝術家行列。
作為開創(chuàng)了數字攝影流派“浩瀚攝影”(Hyperphotography)的先驅,赫奇耶的作品曾在全球范圍內展出并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并被巴黎市政廳、 Emerige、Léon Grosse、沙特阿拉伯皇家等藝術機構永久收藏。2020年,他的作品《烏托邦》(Utopia) 在迪拜世博會法國館作為永久展品展出。2022年,他的《巴黎歌謠》(The Ballad of Paris)系列中的54幅作品在巴黎戴高樂機場1號航站樓展出,成為城市重要的藝術景觀符號。
作為華南區(qū)域的首個藝術家美術館個展項目,此次展覽將展出“浩瀚攝影”先驅者讓·弗朗索瓦·赫奇耶(Jean-Francois Rauzier) 先生十余年創(chuàng)作歷程中的超50件代表性攝影作品。2024年正值著名的印象派誕生150周年,赫奇耶先生作為莫奈基金會唯一邀請的藝術家,曾在莫奈故居展開駐地創(chuàng)作,本次展覽將以“吉維尼”系列為線索,在展廳中以浪漫的色調展開赫奇耶先生對于印象派視覺遺產的探索,帶領觀眾走進藝術家眼中超越維度的充滿印象派浪漫風情的“浩瀚印象”。
——佛山——
異化殿——張云垚個展
展期:11月10日—2025年3月8日
地點:和美術館
張云垚以一種“反繪畫”的方式在毛氈上制圖。冷靜、慢速、克制,對細節(jié)的控制刻畫成猿猴的縷縷毛發(fā)與深林中的枝葉。自十余年前第一次嘗試以毛氈作為創(chuàng)作媒介以來,張云垚不斷探索這一非傳統(tǒng)繪畫材質的表達潛能。
作為藝術家對毛氈這一創(chuàng)作媒介長達十余年的探索后一次新的起點,本次展覽將涵蓋一系列以猿猴形象為基礎的毛氈素描以及一組捕捉動物園中動物形象的攝影作品。新系列作品也延續(xù)了他多年以來對身體意象的研究和描繪,盡管這些身體的主人似乎不再是顯而易見的人類。張云垚重以猿猴為喻,將馬克思所提出的“異化”作為反思的切點,邀請觀者步入這座既陌生又熟悉的“殿宇”,重新審視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
——江門——
光影璀璨,筑夢濠江——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攝影展
展期:11月8日—12月5日
地點:江門市圖書館主樓展廳
本次展覽展出由澳門本地資深攝影家陳顯耀先生從1999年至今,歷時25年跟蹤拍攝的100多幅有關澳門的紀實攝影作品,包括“城市變遷”“節(jié)慶盛事”“文化瑰寶”和“珠澳同城”四個主題,深度反映了澳門回歸祖國后,跨越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代變遷。
其中,“城市變遷”特意選取同一取景位置,采用對比手法展示出澳門回歸以來日新月異的城貌變遷。從古老街巷到現(xiàn)代建筑的演變,留下城市發(fā)展的視覺檔案。“節(jié)慶盛事”與“文化瑰寶”展示澳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如舞醉龍、哪吒巡游以及多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qū)等!爸榘耐恰眲t以不同的拍攝角度和視覺語言呈現(xiàn)隨著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而不斷融合的珠澳雙城,見證大灣區(qū)融合背景下澳門所處的重要位置。通過最為簡練的攝影藝術語言,展示了澳門自回歸以來穩(wěn)步前進、茁壯成長的足跡,體現(xiàn)“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澳門——
藍色飄帶——探索神秘海域·邂逅絲路遺珍
展期:11月2日—2025年9月30日
地點:保利美高梅博物館
本次展覽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以海洋考古為線索,帶領世界各地觀眾探索海上絲綢之路的過去、當下和未來。展覽展出文物及藝術品184組228件,包括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出水文物、絲織品、香料與各類奇珍異寶。博物館內容以時間為脈絡,共分為季風、文脈、交織、聯(lián)結四個主題空間,分別展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發(fā)展、影響和展望。
第一空間“季風”展區(qū),以宏觀視角講述人類從敬畏海洋、了解海洋到利用海洋并開啟航海探索世界的過程。通過海洋文明發(fā)展的歷史時間線串聯(lián),展現(xiàn)不同歷史時期;第二空間“文脈”展區(qū),以水下考古為線索,以文物為展示重點,從考古視角勾勒出海上絲綢之路的面貌,通過沉船、出水文物、古港遺跡,將海絲歷史直觀呈現(xiàn)出來,用文物訴說中國海上貿易的昔日景象;第三空間“交織”展區(qū),從商品貿易、開拓使者、文化遺產、移民浪潮等方面,展現(xiàn)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成果;第四空間“聯(lián)結”展區(qū),通過攝影作品、藝術家創(chuàng)作、裝置藝術品等多種方式,探尋新時代下人類對海洋的保護與探索。
此外,本次展覽還限時展出四尊圓明園獸首銅像文物原件,分別是猴首、牛首、虎首、豬首。四尊銅像原件將展出至明年1月中旬或1月底,之后會改用復制品。
——香港——
藏域梵珍‧佛學之路—徐氏藝術基金捐贈佛教文物展
展期:10月30日起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二樓 徐展堂中國藝術館
此次展覽展示的藏傳佛教文物,皆是徐展堂博士自1970年代起走訪各地不斷購藏所得,包括十七世紀至二十世紀唐卡藝術精品29項、鎏金佛像18項及法器等其他珍罕文物23項。唐卡是藏傳佛教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將佛教主要神祗或宗師繪畫于棉布或絲綢上,表現(xiàn)他們的事跡和所在的境界。鎏金造像則展現(xiàn)歷代能工巧匠的金屬工藝技術,并反映在不同時期及地域文化相互影響下所形成的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特色。
博物館策展團隊亦特意在展覽中劃出多媒體藝術教育展示區(qū),利用創(chuàng)新的展示手法和配合展出文物設計出多媒體創(chuàng)意裝置,讓觀眾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如何海納百川,并提高參觀者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戴銀歡
分享 舉報

剛表態(tài)過的朋友 (1 人) 匿名卡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