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小字,文人書卷氣撲面而來
2023-04-26 21:57
《集古錄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縱27.2厘米,橫171.2厘米。凡五十八行,每行字?jǐn)?shù)不一,共七百九十二字 。
歐陽修為北宋文物鑒賞風(fēng)氣的引領(lǐng)者,嘗利用公職之便,廣泛觀覽公私收藏,更收集到歷代金石拓片達(dá)千卷。其中可正史學(xué)缺誤的 作品,由歐陽修親題跋尾,也為作序,序文則請蔡襄書寫,后集跋為《集古錄》十卷。此作中四跋可能即為歐陽修所留存的少數(shù)自題 跋尾,而蔡襄所書的序文今已不見。
歐陽修喜以枯筆書寫,雖露鋒卻不流浮,沉著有力,如蘇軾所評:“尖筆乾墨作方闊字,神彩秀發(fā),膏潤無窮!
用筆精謹(jǐn),線條爽利,給人以清新的感覺,故蘇軾云:“筆勢險勁,字體新麗,自成一家!
歐陽修評顏真卿語:“其字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zhèn)!?/span>從這些字的寫法,可知推崇之外,歐陽修本身也以顏書為楷模。
“孝武”於《集古錄》中改為“建武”,“建武”為漢光武帝年號,而“孝武”則不見于兩漢之世。
《集古錄》作“此所謂集靈宮者,他書皆不見,惟見此碑。則余之集録不為無益矣!迸c墨跡本文字稍有不同。
款“治平八年(1064)閏月十六日”於《集古錄》中改為“治平八年閏五月十六日”!都配浶颉穼懹诩蔚v八年(1063),早于此跋一年,故知成書時間并非序成之時。
此墨跡書于有格線的紙上,與其他三件不同!都配洝穼⒋四E文字收為別本,書中所收正本作“鴻漸自撰,茶之見前史”,可知在成書時又加以修改。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