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歷史最久遠(yuǎn)的文明古國之一,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擁有如此豐厚而璀璨奪目的文化寶庫。詩詞歌賦,是聯(lián)系華夏兒女的紐帶;典章文物,是值得驕傲的歷史遺產(chǎn)。其中,龍飛鳳舞的書法作品,更是中華文化獨有的產(chǎn)物,魅力無窮。
在歷代書法作品之中,有一副杰作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它就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另兩幅作品分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和蘇軾的《寒食帖》,甚至在多年前,《書法研究》中就有長文闡述《祭侄文稿》應(yīng)該排名第一,陳傳席教授也支持這個觀點。
咱們在此不評價到底誰執(zhí)牛耳,但如果看到了《祭侄文稿》的時候,您會不會大吃一驚:都說《蘭亭序》有多處涂改,《祭侄文稿》則更是觸目驚心。細(xì)數(shù)一下,通篇一共234字,涂改的字在30個以上。要知道,在古代幾乎所有讀書人都有一手好字,這樣潦草而涂改嚴(yán)重的書法作品,又怎么會享受如此高的歷史地位呢?
原因很簡單,《祭侄文稿》不僅展現(xiàn)了顏真卿高超的書法技巧,更是融入了他的思想感情和靈魂。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幅書法珍品,更是一份滿含國恨家仇的血書。
在安史之亂時,顏家滿門忠烈,挺身而出對抗叛軍,特別是顏真卿和哥哥顏杲卿表現(xiàn)得極為突出。當(dāng)時,顏真卿擔(dān)任平原太守,顏杲卿擔(dān)任常山太守。就在公元756年,史思明攻破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顏季明被俘。但他們至死不屈,演繹了一場動人的家國悲歌。顏季明被斬首,顏杲卿被送到洛陽之后,砍斷了一條腿后被施以凌遲之刑。
在這次禍?zhǔn)轮,顏家滿門30余口壯烈殉國。顏真卿聽說此事后,悲憤交加,立即派人尋訪親人遺骸。結(jié)果只找到了顏季明的頭顱和顏杲卿的部分尸骨。面對這樣的國恨家仇,面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顏真卿提筆寫下了這件《祭侄文稿》。
顏季明是顏家年輕一輩中比較出色的一位,他天賦很高,很得到顏真卿的賞識。顏真卿還希望他能夠為官,光耀門楣。雖然在安史之亂爆發(fā)的時候,顏家個個都做好了為國犧牲的準(zhǔn)備,但真到了這一天,顏真卿不得不為自己的侄子心疼。
在《祭侄文稿》的前一段,是追憶侄子的生活。此時可以看得出來,顏真卿的情緒還算比較平穩(wěn)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種安逸的感覺。然而,隨著文章的深入,顏真卿的情緒發(fā)生了巨大的波動,他改了又改,圈了又圈,已經(jīng)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直到最后的“嗚呼哀哉”,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痛苦,他幾乎已經(jīng)無法完成這樣一篇傷心的祭文。
當(dāng)然,對于顏真卿來說,為侄子寫這樣的祭文,當(dāng)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在這種情況之下,一篇偉大的書法作品,卻意外誕生了。它筆力雄厚,似乎能穿透紙張,運筆流暢,根本不講究工拙。在此時,書法家完全憑借的是多年的功底和感情的流露,沒有刻意章法。反倒是這樣,就形成了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形成了難以言狀的藝術(shù)效果。后人看到這樣一篇泣血之作,無不感嘆于書法家的鬼斧神工之力。
在這種特殊形勢下完成的作品,竟然有了如此的魅力,讓人如醉如癡。不得不承認(rèn),藝術(shù)往往是靠多年的積累,更在于那一瞬間的靈感沖動。
后來這幅書法作品,也被歷代收藏者視為珍寶。只可惜,書寫這篇佳作的顏真卿,最終被人陷害致死。奸相盧杞讓他以七十六歲高齡派去叛將李希烈軍中為使臣,結(jié)果被縊殺。他更是書寫了滿門忠烈的佳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