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松下高仕文會圖》
139 x 82.9厘米
紙本鏡心 一九四七年作
款 識:
高會流連酒百杯,凌云健筆走風雷。
靈珠荊璧俱堪握,不見江山此霸才。
丁亥春日仿唐人筆寫此文會圖于大風堂下。張大千爰。
鈐印:「張爰」、「大千居士」
“文會圖”是歷代都有名作傳世的題材,如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卷、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五代丘文播《文會圖》、北宋趙佶的《文會圖》、明王紱的《山亭文會圖》等,不僅是考察當時衣冠服飾、器具文明的最佳證據(jù),更是當時士人懷想魏晉隋唐人物風流、并寄托自己對此盛會的無限向往之意的載體。深諳古法、涉獵巨萬的張大千當然也不會置此題材于不顧。據(jù)李永翹所著《張大千年譜》及巴東所著《張大千研究》二書相關(guān)記載,可知他在1945年至1947年前后數(shù)年之間,對“文會圖”這一題材有比較多的仿古創(chuàng)作。
本幅《文會圖》作于1947年,幅中器物文飾、衣著姿態(tài)以及須發(fā)眉目,描寫工致生動,力追中古技法,自多一種唐人風韻。人物神情、動作的刻畫各各宛然,而長幼尊卑、西賓東主則一目了然。背景中各種樹木的安排則似經(jīng)過精心考慮,與人物皆一一呼應(yīng),古松對應(yīng)操翰長者,而柏樹之類則對應(yīng)其他各人。同時,為了增強畫幅的動勢并打破構(gòu)圖上的過于規(guī)則,古松頂上的兩枝忽然向右下橫斜,與畫幅下端向左上橫插的樹干上下呼應(yīng),構(gòu)成一個極為完滿的意象系統(tǒng)。
敦煌之行是張大千藝術(shù)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他于敦煌獲得的靈感和技法在此后的作品中都有極充分的體現(xiàn),本幅中人物的衣冠紋飾和布地設(shè)色即可窺一斑。盡管全采石青布地,但層次、明暗卻歷歷可見;而人物的開臉亦得敦煌壁畫唐人法之妙。而張大千的題款詩亦別有韻味,它是張大千當時心聲的曲折表露!案邥鬟B酒百杯,凌云健筆走風雷。靈珠荊璧俱堪握,不見江山此霸才!彼^靈珠、荊璧,即靈蛇之珠、荊山之玉,亦即隋珠卞璧;張大千此處直言“俱堪握”,似是言其書畫雙絕,可見自負奇高,幾乎目無余子。以此對照畫中所寫,則可知張大千是以其中操翰長者自任的。
張大千精品人物畫集萃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