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吳冠中 ID:wgz1919
一個人如果能把某個愛好堅持一輩子
其實也不太容易
清代有個人叫張熊
也叫張熊祥
生平只有兩大愛好
一個是畫畫
一個是收藏
張熊特別喜歡收藏古董
簡直就像囤貨一樣
據(jù)說囤了一萬多件
可以說是把這個興趣愛好
發(fā)揮到了極致
除了收藏
張熊還特別喜歡畫畫
而且是什么都畫
山水、人物、蟲草、花鳥都沒少畫
還畫了不少吃的
西瓜葡萄、蘿卜白菜都畫了不少
最擅長的是畫花卉
尤其是大幅的牡丹
因為畫的太好
在當時的上海、蘇杭一帶
不少人找他學畫
他索性就辦起了補習班
教人畫畫
從此成為一名美術(shù)老師
他上課時候
學生畫的稿有兩百多頁
民國時還被中華書局出版了
一直到今天還有再版流傳
清朝同治年間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皇宮要征招畫師
這怎么說也是有編制的
有人就推薦了張熊
但不知為啥
張熊堅持不去
這可是很不給老佛爺面子
可人家之后還一直挺瀟灑
一輩子都靠賣畫和辦補習班掙錢
一直到死都沒干別的事
就是堅持量大愛好
為什么張熊的畫這么受歡迎呢
當然是因為畫的太好看了
張熊 簡 介
張熊(1803—1886),又名張熊祥,字壽甫,亦作壽父,號子祥,晚號祥翁,別號鴛湖外史,鴛湖老人,鴛湖老者,鴛鴦湖外史,西廂客。別署清河伯子,髯參軍。室名銀藤花館。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張熊年青時代就移居上海,參加各種美術(shù)活動。他喜愛收藏金石書畫,一生收藏了一萬多件古董珍玩,名揚藝林,被稱為“滬上寓公之冠”。
著作有《題畫集》、《銀藤花館詩鈔》等。
張熊 深山訪友圖
張熊出身于書畫世家,酷愛藝術(shù),家中收藏了萬件古董珍玩。豐富的藏品讓張熊眼界極高,促進了他的書畫創(chuàng)作。張熊擅畫花鳥、山水,也精通篆刻,他的書畫作品受金石學派影響高古奇崛、雄強拙樸。張熊中年時因為避亂,前往上海定居。久居上海的張熊深受時代潮流的影響不斷求變,成為海派早期的代表性畫家。
花鳥畫初亦宗惲南田,后自成一家,富于時代氣息,極受社會稱贊。張熊的繪畫用色艷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賞,帶動了一批畫家活躍于畫壇,時稱鴛湖派,是當時在上海、蘇杭一帶比較流行的畫風。
與任熊、朱熊合稱“滬上三熊”。張熊對繪畫不斷學習和探索,兼取諸家之長,自成一家風格。
方國權(quán)稱張熊“于畫無不精善,舉凡花卉、翎毛、草蟲、山水、人物樣樣精到,尤擅大幅牡丹,以尋丈計者愈見力量。同時,他灑落清逸的書法和題詩,豐富了畫的意趣和內(nèi)涵,詩、書、畫三藝并美,成為其繪畫的重要特色。”
如果只是畫得好,張熊無法成為海派的先驅(qū),張熊的貢獻在于思想上的突破,突破晚清正統(tǒng)繪畫的局限,敢于由雅入俗,既追求繪畫的藝術(shù)水準,又考慮市場的需求,使原來束之高閣的小眾的文人畫,走向商業(yè)化、世俗化、大眾化,從而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張熊因太平軍打到嘉興而避難上海。去上海之前,張熊以賣畫為生,兼及古董生意。
他曾在自己五十歲生日時作詩《壬子春日自題五十歲獨坐圖小影》(《蘅垞樓詩鈔》),描寫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
屈指生辰倏五旬,鬢毛霜點幾痕新。稱名后世應慚我,作嫁終朝只為人。生計僅余三十管,澆愁全賴一壺春。披圖展玩心私喜,難得清閑自在身。半百年華去似梭,元龍豪氣漸消磨。三椽結(jié)屋從心否,一木支家奈我何。誦到《蓼莪》增感慨,算來名利盡蹉跎。但求無事安然坐,一日還如兩日過。
從這首詩中我們看到,張熊對自己的生活并不滿意,終日為了生計奔波,給有錢人作畫,替他人做嫁衣裳,難得清閑,卻又家無積蓄。
到了上海后,張熊依然以賣畫為生,生活境況可以想見。為了生計,他必須賣出更多的畫,這就要考慮市場的需求。為了滿足不同階層的審美,他的作品在題材和風格上作出了調(diào)整。
在題材方面,既有文人喜歡的梅蘭竹菊,也有生活中常見的海棠、紫藤、牽牛花、月季、小雞、小鴨等更具煙火氣息的事物;在風格方面,則“從文人畫的‘寫意’、‘清淡’和‘雅逸’變?yōu)楹E傻摹畬憣崱、‘濃麗’和‘通俗’”?/p>
這種適應市場的調(diào)整,有意無意間,改變了傳統(tǒng)文人畫尚“雅”的理念,既保留了雅的部分,又開拓了“俗”的領(lǐng)域,從而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齊白石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