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
山寨書畫社團橫行,絕不允許敗壞社會風氣社團敗壞社會風氣
近年來,各類社團組織興起,在豐富社會實踐、參與社會管理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山寨社團渾水摸魚,成為“治理頑疾”。日前,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民政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部門聯(lián)合開展行動,對違法違規(guī)開展活動的文化類“山寨社團”進行專項清理整頓。多部委聯(lián)合行動,重拳出擊,折射出打擊山寨社團的力度和決心。
在社交場合結識新朋友,名片上密密麻麻的頭銜讓人眼花繚亂;打著“中國”“中華”“全國”等國字頭字樣舉辦活動,聽起來頗為唬人……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對這樣的場景并不陌生,屢見不鮮的“套路”背后,大多有著山寨社團的影子。這些山寨社團,有的并未在民政部門正式注冊,有的是在境外注冊的“離岸社團”,其共同特點是取一個與國內合法登記的全國性社團相近的名字,通過開展冠冕堂皇的活動來攫取利益,危害極大。
山寨社團的存在客觀上給某些人招搖撞騙提供了條件。說到底,舉辦山寨社團就是為了錢財,大致是通過辦論壇、搞評比、發(fā)展會員、授牌子、頒證書,形成灰色利益鏈條。之前就有媒體曝光,一些文藝類的山寨社團通過高額費用招募會員,打著藝術幌子行欺騙之實,給不少人帶來經濟損失。而各類包裝得有模有樣的比賽、論壇真假難分,讓許多企業(yè)花費不小。凡此種種,一旦跑路,由于未經注冊導致維權困難重重,不僅嚴重損害了公眾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社會組織的發(fā)展生態(tài)。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山寨社團的存在,嚴重污染了社會風氣。花錢就能拿獎的游戲規(guī)則,降低了社會組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刻意迎合人們對于榮譽的需求,助長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圍,在大力推進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當下,清理這些山寨社團可謂刻不容緩。具體到群眾反映強烈的書法、繪畫等山寨社團,組織者夸大其詞、參與者自欺欺人,如同皇帝新裝般的鬧劇,不能提升藝術作品水平,反而降低藝術創(chuàng)作的成色。正因如此,有人將山寨社團視作社會的寄生蟲、毒瘤和垃圾。打擊山寨社團成為社會共識。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清理整頓山寨社團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成效顯著。自2016年2月以來,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主管的中國社會組織網設立離岸社團、山寨社團曝光臺,截至目前已經公布了數(shù)十個批次;制定并發(fā)布《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受理投訴舉報辦法》,為嚴厲查處提供制度方案;通過與互聯(lián)網公司開展合作,對合法社會組織進行認證……從政府部門主動出擊,到暢通舉報渠道,再到完善制度法規(guī),多措并舉,讓制度的籬笆越扎越牢,讓山寨社團的生存空間越縮越小。
也要看到,一些山寨社團被曝光后依然我行我素,有的換個馬甲后死灰復燃,山寨社團存在的這些隱蔽性強、查處難度大等特征提醒我們,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更強的決心來推進山寨社團的治理。一方面要徹底斬斷山寨社團的利益鏈條,對非法斂財?shù)纳秸鐖F,和那些站臺其活動的人,不僅要曝光,更要毫不留情給與應有懲罰;另一方面要加大立法力度、堵上制度漏洞,讓打擊山寨社團有法可依。由此來看,此次多部委聯(lián)合執(zhí)法行動,十分必要,打擊山寨社團,就是要態(tài)度堅決、措施果斷。
政府部門的有效治理必不可少,但清除山寨社團生存的土壤還需形成社會合力。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既要提高鑒別能力、勇于監(jiān)督舉報,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自覺抵制。唯其如此,才能讓山寨社團行騙無機可乘。
《三希堂》匾額
“三希堂”的由來
乾隆皇帝把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視為三件希世之寶, 將其珍藏于養(yǎng)心殿內的西暖閣,此閣原名溫室,因藏此三寶,易名“三希堂”。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獻之《中秋帖》
王珣《伯遠帖》
他親筆書寫的“三希堂”匾額,至今還懸掛在墻上,匾額兩側有對聯(lián):“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詩文著作。
“三希堂”內部照片
乾隆皇帝胸懷古今、博覽群書、勤政親賢。他曾說:“吾今之名此堂,謂之為希賢、希圣、希天之意”。愛賢,重德,順法天地自然的治國之道才是乾隆奉行的“三希”真意。
《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令人,從內府收藏的歷代名家書法中,精選名帖,聚集眾工,將其模勒上石,鐫刻成帖。因為帖中有三王之作,故稱《三希堂法帖》,又稱《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所謂“法帖”,即是把名家書法集而成冊, 供他人效法之帖。
帖中的字,是如何傳神的鐫刻在石頭上呢?
刻碑要先書碑,古代書碑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書丹,就是用筆蘸朱砂,直接在石頭上寫字以備鐫刻。
另外一種就是模勒上石,《三希堂法帖》制碑就是用這種方法。
首先用透明的紙,附在原帖之上,鉤勒出字的輪廓,再在鉤好的紙的背面,用朱砂再次反鉤出輪廓,故稱為雙鉤。
然后覆于備刻的石頭, 以紙數(shù)層疊放于摹紙上,永石均勻砑磨,使朱砂粘于石面之上,據(jù)此鐫刻,而書家的原墨跡也得以完整保留。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稱巨制。制作過程,非能工巧匠不可勝任。完成后,乾隆皇帝僅精拓數(shù)十本賜與寵臣,可見對其愛憐之至。
其后,乾隆十七年,又從宮中藏品中再次精選歷代名人法書五卷,摹刻上石。至此,始成完璧。但直到清末,才廣為流傳。目前,《三希堂法帖》原石共495方,均嵌于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壁上。
閱古樓外景
閱古樓平面為半月形,上下兩層,中間是天井。我剛剛去過,在那里沒有見到原碑,只看到在天井四周陳列的一些拓片。工作人員說:“原碑不讓參觀!
北海公園對此重要古跡的管理確實乏善可陳,尚不及乾隆時期的萬分之一。去北海公園的網站看看就明白了,還真替這些古碑擔憂。乾隆皇帝倘若知道當年精心打造的稀世珍品落得如此,估計定會“御駕親臨”。
《三希堂法帖》內容
法帖共分32冊,是中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的書法叢帖,集歷代書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晉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書法大家的作品,以歷史順序編纂,囊括了當時宮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跡珍寶。
閱古樓內石刻
明亡之后,許多宮室舊藏流于民間。清康熙后,多次下詔搜討,乾隆時尤甚,致使歷代名家墨寶多羅致于宮廷。故此,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孫過庭、懷素、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米芾、宋徽宗、趙孟頫等歷代書法大家真跡都有集于此。
可以說研讀完《三希堂法帖》,對于了解中國書法歷史,就有了比較全面的基本認識。
中國書法的最高藝術殿堂:《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五年敕令大學士、書法家梁詩正編刻一部大型書法叢帖,規(guī)模之大、水平之高前無古人,共收自魏晉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書法家作品,幾乎囊括了當時清廷所能收到的所有名家名作墨跡珍品。
自魏晉至明末書法大家的名帖盡收其中。按年代順序編次的一部書法通史。作為我國古代最高藝術成就的精品,它是我國古代書法家為我們留下的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它集中國傳世法書之精萃。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書法藝術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朵奇葩。
人們既可以從中欣賞到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高古神韻,又可以用作臨摹、學書的法帖。它的面世既能使書法藝術愛好者獲得稱心的精神食糧,又使歷代名家翰墨得以重光于日。
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鑒賞價值、史學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書友強烈推薦:
《三希堂法帖》綢面精裝珍藏版
《三希堂法帖》綢面精裝珍藏版
原價:1580元/套
粉絲回饋價:299元/套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