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幅畫名叫《泥沼》
是彼得· 多依格的作品。
在2015年5月紐約佳士得拍賣上
以2592.5萬美元成交
NO2:《Pine house, rooms for rent》 180×230.5 cm 布面油畫 1994
成交價:1808.5萬美元,2014年11月紐約佳士得
彼得·多依格(Peter Doig)
是誰?
如果沒有看到
這一連串的天價成交記錄,
NO3:《Gasthof》 274.5×200cm 布面油畫 2002–2004
成交價:1703.8萬美元,2014年7月倫敦佳士得
您可能并不會知道,
他是現(xiàn)今英國仍在世的藝術家
當中,作品賣得最貴的那一位。
NO4:《峽谷中的建筑師之家》 200×250 cm 布面油畫 1991
成交價:1630.4萬美元 ,2016年2月倫敦佳士得
在外人看來,
他既比不上赫斯特名噪世界,
作品看起來也不如馬琳·杜馬斯
(Marlene Dumas)的靈動,
NO5:《Cobourg 3 + 1 More》200×250 cm 布面油畫 1994
成交價:1551.6萬美元,2017年3月倫敦佳士得
在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的老辣前,多伊格筆下
氤氳的色彩也顯得過于樸素。
NO6:《Cabin Essence》 230×350cm 布面油畫 1993-1994
成交價:1482.3萬美元,2015年10月倫敦佳士得
但偏偏就是這么一位繪畫語言
看上去并不那么鋒芒畢露的藝術家,
卻成功問鼎了英國在世
最貴的藝術家。
NO7:《Country-Rock(Wing-Mirror)》 194.9×270cm 布面油畫 1999
成交價:1277萬美元,2014年6月倫敦蘇富比
任何一個市場神話的誕生
都絕非偶然。那么,
彼得·多依格憑什么讓人
對他的作品一擲千金?
NO8:《Road House》 193×248.9cm 布面油畫 1991
成交價:1192.5萬美元,2014年5月紐約佳士得
他的作品究竟好在哪兒?
NO9:《Jetty》 200×250cm 布面油畫 1994
成交價:1131.8萬美元,2013年6月倫敦佳士得
對于中國業(yè)內(nèi)人士來說,
對彼得·多依格作品價值的判斷
是多方面的。
NO10:《白色獨木舟》 200×241cm 布面油畫 1990-1991
成交價:1130萬美元,2007年2月倫敦蘇富比
他的作品以觸動人心的色彩
和對日常主題的抒情刻畫見長,
所以受眾面廣自然在情理之中。
彼得·多依格 《紅舟》92 x 76.4厘米 布面油畫 2000年
他有最容易讓人接受的
藝術形式——架上繪畫;
彼得·多依格作品
他有最容易讓人接受的
色彩體系——夢幻+妍麗;
彼得·多依格作品
他有最容易讓人接受的題材
——風景;
彼得·多依格作品
他也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情緒——
小憂傷+寧靜”,
彼得·多依格作品
與此同時,彼得·多依格
對那些處于摸索期的藝術家
也有著極強的滲透力。
彼得·多依格作品
在中國許多藝術家的作品中,
都可瞥見受他影響的蹤跡。
當然也可能因為過于流行,
許多藝術家又對他敬而遠之。
彼得·多依格作品
而更為重要的理由,
或許是彼得·多依格已然
樹立了一種繪畫風格的標桿。
彼得·多依格作品
在架上油畫的藝術史座標中,
清晰地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彼得·多依格作品
與大多數(shù)炙手可熱的
當代藝術家少年成名,
以先鋒革命的
姿態(tài)闖出一片天地不同,
彼得·多依格作品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
彼得·多依格一直寂寂無名,
在30多歲以前,他甚至
連參加展覽的機會都不多。
彼得·多依格作品
在三十多前,當英國的
先鋒藝術團體YBAs開始興起時,
他也曾經(jīng)是它的外圍成員。
彼得·多依格作品
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
大多數(shù)藝術品看起來都很當代,
都油光粉面的。
彼得·多依格作品
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一般都是流程化的,
或者極簡主義的。作品
都經(jīng)過精心打磨,或者制造加工,
最終成為合乎規(guī)范的成品。
彼得·多依格作品
但他似乎對創(chuàng)作全手工的作品
更有興趣,他們看上去很家常,
甚至手工和居家也常常變成
他創(chuàng)作的對象。
彼得·多依格作品
從一開始,他便主流
拉開了距離,成為了一名
潮流之外的孤獨者。
彼得·多依格作品
在當時流行的光怪不羈
的先鋒藝術面前,彼得·多依格
以反抗的姿態(tài)作出了他的回應。
彼得·多依格作品
這種反抗是顯而易見的,
盡管彼得·多依格被他的同輩們
所賞識,但卻始終不被
商業(yè)畫廊看好。
彼得·多依格作品
直到1991年,已經(jīng)32歲的
多依格以畢業(yè)生的身份,
才得以參加一系列學生群展,
作品逐漸得到一些關注。
彼得·多依格作品
他曾在一次采訪中談及此事:
“(能夠參加學生群展)是因為
我剛從這所學校畢業(yè)。
彼得·多依格作品
說來悲哀,在現(xiàn)行體制下,
你一旦到了30歲,就比較
不容易吸引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品!
彼得·多依格作品
在多年的沉寂中,
他一邊做些工作糊口——
例如國家歌劇院的化妝師,
一邊堅持創(chuàng)作。
彼得·多依格作品
與此同時,
他也開始愛上了對作品
風格影響至深的一項愛好,
那就是旅行。
彼得·多依格作品
從出生地蘇格蘭首府愛丁堡
到南美的特立尼達島
從加拿大到英國倫敦,
又從倫敦再到特立尼達島……
彼得·多依格作品
這種漂泊不定的生活,
形成了他有關孤獨的個體經(jīng)驗,
也開始成為了創(chuàng)作中一直
環(huán)繞的主題。
白晝天文學
比如《白晝天文學》便刻畫了
具有深刻啟示的一瞬:
白晝天文學局部
作為一名十七歲男孩,
置身于加拿大西部曠野的天地間,
藝術家第一次意識到了
與世隔絕的空虛。
白晝天文學局部
顏料的交響中,
畫作的表面投映出了凝視
以及銘記天空時的致幻體驗。
《泥沼》
而這件拍賣榜首的《泥沼》
則描繪了一艘漂流的小船,
它孤身的棲影被打旋的繪畫
漩渦所歸入,消散如穿
過水面形成的云。
《泥沼》局部
環(huán)礁湖的中央,獨舟的
微光被皎白的月光照亮。關于它
的一切,多伊格編織了一個浪涌
的池塘,在清晰的現(xiàn)實和抽象
的幻想中無縫游弋。
也許正是這種孤獨的體驗,
讓彼得·多依格的作品跨越了文化、
民族的界限,成為了一種共識,
讓看見他作品的人一眼就愛上了。
彼得·多依格作品
長期的堅持與努力終于獲得
了眾人的認可。在90年代,
彼得·多依格相繼獲得了數(shù)個
令人艷羨的獎項——
彼得·多依格作品
“白教堂藝術家獎”、
約翰莫爾繪畫獎,
以及入圍特納獎之后,
他的職業(yè)生涯開始風生水起。
彼得·多依格作品
當眾多的畫廊開始對他感興趣時,
多年堅持繪畫的多依格,
一口氣從工作室中拿出近20件
已經(jīng)完成的大型作品,
與這些畫廊展開合作。
彼得·多依格作品
1998年,他的作品開始出現(xiàn)
藝術市場上,一件紙上作品
只賣了3千美元。
彼得·多依格作品
但是同時間,
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卻花了
差不多4萬美元從倫敦的一家
畫廊購入他的作品。
彼得·多依格作品
頂尖美術館的認可
開始成為了彼得·多依格
市場重要的助推器。
彼得·多依格作品
短短幾年時間,
他的作品開始如火山噴火
一般,不斷地創(chuàng)造著
令人咋舌的拍賣記錄。
彼得·多依格作品
但在2002年,正是事業(yè)
如日中天時,他又激流勇退,
如隱修士一般定居在了中南美洲
加勒比海區(qū)域的特立尼達島,
逃離了喧囂的名利場。
彼得·多依格作品
泰特美術館館長
Nicholas Serota曾經(jīng)希望
彼得.多依格能為高更策劃一個
展覽:從高更到德國表現(xiàn)主義,
到培根再到彼得·多依格。
彼得·多依格作品
在他看來,彼得·多依格
在抽象和表現(xiàn)之間擺蕩,
但他將傳統(tǒng)連接了起來。
彼得·多依格作品
如果將多依格的作品放入
整個西方藝術史,這種以當代姿態(tài)
進行的藝術創(chuàng)作暗合了一條
似乎被遺忘的傳統(tǒng)。
彼得·多依格作品
多依格的創(chuàng)作承接了豐富的
藝術史資源,例如那些有著
濃郁粉色調(diào)的描繪雪的作品,
他說是受到了莫奈繪畫
方式的影響。
彼得·多依格作品
他似乎也身體力行了印象派
的創(chuàng)作宣言——對光線
和日常主題的著重刻畫。
彼得·多依格作品
在圖式上,又可以從中看到
博納爾的光斑、蒙克的抑郁,
以及莫蘭迪一般的寂靜雋永。
彼得·多依格作品
他年輕時也曾經(jīng)試圖拒絕
重溫藝術史,一心希望創(chuàng)造嶄新的、
現(xiàn)有藝術史之外的東西,
彼得·多依格作品
但當他年歲漸長,
他對自己的繪畫 在藝術史
中扮演的角色變得更感興趣。
彼得·多依格作品
當繪畫經(jīng)歷了現(xiàn)代主義的圍剿后,
反而無需再背負革新的使命,
彼得·多依格將繪畫回歸到
自然和自律性。
彼得·多依格作品
讓那些對繪畫抱有質(zhì)疑或
絕望的人看到了絕處逢生的希望。
有人曾將他比作當代的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
彼得·多依格
但熟悉他的人卻說,
他更像是一位不急不躁的
“海明威”或者“波洛克”。
或進入【藝得學社】小程序
可試看視頻
本圖文目的為提升大眾藝術知識,并非商業(yè)目的。部分圖片是網(wǎng)絡上未申明版權(quán)之圖片,如有 圖片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予以刪除。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