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文化對于如何處理好義與利的關系,是儒家義德的重要內(nèi)容。義利之辨,義利之爭,貫穿著儒家思想史的始終。關公文化并不反對利,而是反對不合理的、不義的利,這是積極進取的義利觀。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保ā墩撜Z·里仁》)“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論語·述而》)又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保ā墩撜Z·泰伯》)關公文化承認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是合乎人情的,關公文化鼓勵個人正當?shù)奈镔|(zhì)追求。綜合起來,關公文化的義利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1)以義制利
義與利相比,義起主導的作用,義制約著利。儒家“以義制利”是荀子明確提出來的命題。荀子說:“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雖桀、紂亦不能去民之好義,然而能使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保ā盾髯印ご舐云罚├侨藗儾豢扇鄙俚奈镔|(zhì)需要,義也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追求,義與利具有客觀存在的必然性。但義與利之間,也客觀地存在著誰制約誰,誰控制誰的問題?鬃诱f:“放于利而行,多怨!保ā墩撜Z·里仁》)利必須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否則就會出現(xiàn)“上下交爭利”的危險局面。上下爭利,對組織的威脅是災難性的,何以制之,以義制之!耙粤x制事,則知所利矣”(《荀子·君子篇》),即只有以義制利,使人人向善的方向發(fā)展,才能保證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從而使整個社會,各行各業(yè),以及各職分上的個人都得到真正的利益。根據(jù)荀子的正義論,利益的獲得要通過理性化的制度建構來實現(xiàn),由分工、分職及與之相對應的等級秩序原則,進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合理的分配,其原則就是“齊非齊”和“均不均”。
(2)先義后利
義在先,利在后,這是儒家所規(guī)定的義利次序。孟子說:“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厭,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如果先講利而后講義,人們的貪欲就永遠也不能滿足;如果先講義而后講利,人人得到滿足,統(tǒng)治者也會得到最終的利益。因為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父母,講義的人會怠慢他的君主。由此可見,孟子所謂“王何必曰利”,并非真的不要利,而是從統(tǒng)治者根本利益出發(fā),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要帶頭講義,從而取得先義后利的實際效果。荀子把義與利孰先孰后的問題提高到統(tǒng)治者個人榮辱和國家強弱的高度,他說:“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保ā盾髯印s辱篇》)又說:“國者,巨用之則大,小用之則小”,“巨用之者,先義而后利”,“小用之者,先利而后義”。 (《荀子·王霸篇》)所謂“巨用之”,就是立足于大處,即大利;所謂“小用之”,就是立足于小處,也就是小利。在荀子看來,先利后義,可以得利,但所得者是小利;先義后利,不但同樣可以得利,而所得者是大利。
(3)取之有義
儒家對“義利之辨”十分重視。就個人道德層面來說,儒家主張通過正當、合宜的行為而獲取物質(zhì)利益,即所謂義以生利。儒家所反對的,是不正當?shù)睦孀非?鬃诱f:“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墩撜Z·述而》)又說:“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論語·泰伯》)這些話,說的就是“義然后取”或“取之有義”的道德準則。儒家的這種道德準則,主要用于對君主或管理者利益追求的嚴格限制?鬃诱f:“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保ā墩撜Z·鄉(xiāng)黨》)孟子說:“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保ā睹献印とf章上》)反過來說,如果符合道義,則應該義不容辭,這就是取之有義。
(4)見利思義
一個人會經(jīng)常面對各種各樣的利益誘惑,這些誘惑,是對他道德水準的實踐檢驗和對他人格修養(yǎng)的嚴峻考驗,經(jīng)得住這種考驗和檢驗的,才是卓越超群的彬彬君子,沒有經(jīng)得住這種考驗和檢驗的,便是唯利是圖的勢力小人。孔子指出:“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而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保ā墩撜Z·憲問》)這里的成人,是指道德完善的人。在孔子看來,一個道德完善的人,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見利思義”。見利思義,亦稱“見得思義”,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九思”之一。他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所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患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所謂得,就是個人所得到的物質(zhì)利益。儒家認為,品行高尚的人在個人利益面前,首先要考慮這種利益是否符合全社會公眾的道德準則。
(5)不利無不利
儒家哲學發(fā)展到宋代的程朱理學,對義利關系有了更新的解說。對此,朱熹的說法最具代表性:“仁義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則不求利而無不利;循人欲,則求利未得而害已隨之!保ā睹献蛹ⅰち夯萃跎稀罚┎焕辞罅x。其大意謂:求利者未必能得到利,而不求利而求義者,勢必會得到利。
感謝您關注關公文化彭允好,微信公眾訂閱號:yiguangong。微信:ggwhpyh。我們致力于研究關公文化、弘揚關公精神、升華關公形象,以關公文化的忠、孝、仁、義、勇、誠信為楷模,廣泛交誼,溝通四海。講信義、重承諾,崇尚正義,見義勇為,正直為人,立身處事不違良知。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