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的一個修扇匠的人家。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試升入省立第一師范。其時他在治印之余開始讀一些古代畫史畫論,尤其是看到石濤的“我用我法”頓開茅塞,他更欣賞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思想。1933年3月,傅抱石東渡日本,入東京帝國美術(shù)學院,拜美術(shù)史家
-
畫作風格 由于長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達到翁郁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在傳統(tǒng)技法基礎(chǔ)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對解放后的山水畫,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其人物畫,線條勁健,深得傳神之妙。1965年 9月29日 病逝南京,卒年六十
-
畫作風格 由于長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達到翁郁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在傳統(tǒng)技法基礎(chǔ)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對解放后的山水畫,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其人物畫,線條勁健,深得傳神之妙。1965年 9月29日 病逝南京,卒年六十
-
畫作理解 取材 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學者,畢生著述二百余萬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對古典文學與藝術(shù)的研究是同步的,于文學中尤鐘情于詩,歷代佳作無不熟稔,體現(xiàn)在他的畫中。大致有三重點: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戰(zhàn)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心儀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懷沙”自沉汨羅江
-
典范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與兩大幅《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后一幅題字作“下了襄陽便洛陽”,或許另有所本,也可能偶然筆誤),題材相同。巫峽煙云,長江浩淼,正是先生最得心應手的景色。大幅氣勢雄渾,小幅咫尺千里。在這幅冊頁中,筆勢飛動,重巒疊峰,若龍蛇騰舞,令人目
-
留學日本 而立之年的傅抱石為到了東京帝國美術(shù)學院,拜于史學泰斗金原省吾的門下,從翻譯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繪畫》和《宋代之繪入手》,開始了對中國繪畫史的更為專業(yè)和系統(tǒng)的研究。這一時期,傅抱石抓住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總是,對東晉顧愷之這一個案進行深入的探討,同時針對日本史學
-
留學日本 而立之年的傅抱石為到了東京帝國美術(shù)學院,拜于史學泰斗金原省吾的門下,從翻譯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繪畫》和《宋代之繪入手》,開始了對中國繪畫史的更為專業(yè)和系統(tǒng)的研究。這一時期,傅抱石抓住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總是,對東晉顧愷之這一個案進行深入的探討,同時針對日本史學
-
重慶歲月(金剛坡時期)精品倍出的高峰時期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傅抱石應郭沫若之邀,于1938年進入國民革命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后隨三廳撤至重慶。在重慶,傅抱石迎來了他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高峰期。 1939年4月,傅抱石攜全家來到重慶,住在沙坪壩金剛坡,此后他常在畫上題署
-
傅抱石的用紙 關(guān)于紙張問題,傅抱石畫人物畫喜歡用宣紙,山水畫喜歡用皮紙。但是在1938年以前,無論是人物畫還是山水畫都是用宣紙的。1938年至1946年,由于傅先生在四川,宣紙極難購買,貴州皮紙則到處可購到。這種紙質(zhì)地粗糙,色赭黃,但對墨色反映還有可取之處,所以這一時期畫人物的老人和
-
歐洲寫生 1957年5月,傅抱石以新中國第一個美術(shù)家代表團團長的身份,率領(lǐng)其他畫種的五名團員赴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進行友好訪問,并寫生作畫、舉行畫展,受到了兩國藝術(shù)家的熱烈歡迎。 傅抱石 當中國藝術(shù)家到達布拉格的時候,羅馬尼亞文化部負責人在接見代表團的時候,提出
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