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來沒有人問過的問題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向來是充滿靈秀之氣,以呈現(xiàn)寒山瘦水的風骨和小橋人家的氣韻而著稱于世。而上述的景致顯然只能到中國南方去尋找。事實上,中國畫的神韻確是在中國南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里滋養(yǎng)出來的。直到一個世紀前,中國南方和中原的畫家們,都罕有機會遠赴連綿著大山與高原的中國西部,去面對那里完全不一樣的山水,調(diào)理自己的筆墨。這當然是一個千古遺憾。從來沒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如果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畫家們行至國土的西部,突然面對一片從未呈現(xiàn)在視野里的莽蒼大川與綿綿高原,他們的畫筆會作怎樣的顫動?——他們會重新開辟一種什么樣的畫風?傳統(tǒng)的中國水墨筆法會作怎樣的改變? 一個多世紀前,這是一個天問。但今天,情形顯然不同了?旖莸慕煌ǚ奖懔水嫾覀兊男凶。他們很容易去面對作為自己祖先的畫家們從未見識過的山水;這些山水的氣質(zhì)與南方溫文爾雅的小橋流水如此不同;他們當然會調(diào)整自己的筆墨! ‖F(xiàn)在看來,在中國畫家中,最理性地將新的地理視野納入筆底,并懷著最摯烈的情感和近二十多年不變的勤奮探索著這一新的中國畫語言的,是畫家蔣志鑫。 ——他是中國文化真正的深沉體現(xiàn) 三次應邀出訪法國進行藝術考察和交流,蔣志鑫曾榮獲法國文化部、教育學會頒發(fā)的《藝術?科學?文學》金質(zhì)獎和銀質(zhì)獎;1998年第五次參加法國秋季沙龍展,作品獲“艾琳娜?范!豹! 91歲的前法國新聞部長雅克?奧加德寫道:“蔣志鑫藝術中最壯觀的是他迥然多姿的畫面,層出不窮的竟境,如火如荼的色彩,浩瀚磅礴的氣勢和激動人心的震撼力,以此來貫穿中國文化的遠古與現(xiàn)代,這將預示一個輝煌燦爛的將來。他不是賽納河畔默默無聞的過客,在此他得到了高度的褒獎! 國際藝術城主席布魯諾夫人稱贊他是“中國文化真正的深沉體現(xiàn)”! ∧尾┪镳^館長阿爾諾?鄔德里先生認為“中國之行時所見到的美好景色,神奇的山川、河流、叢林”,被“這位非常敏感的藝術家出色地展示了出來”。 事實上,二十多年來蔣志鑫的種種嘗試、挑戰(zhàn)與反思,使他將自己的作品推向了中國水墨山水畫的一座極峰。正如評論家所指出的:蔣志鑫的貢獻是——他為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格局。 ——內(nèi)向心理的與外向物理的:中西方繪畫的不同 中國山水畫伴隨著唐代文人畫的崛起而勃興,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相當成熟,并形成一種模式化、類型化的范例和樣式,它以藝術化的手段詮釋著中國古老的哲學觀念。水墨藝術作為中國文人情感的獨特表達方式,以內(nèi)斂涵融的內(nèi)向抒意特征成熟了陰柔美的繪畫語言形態(tài)。它與西方繪畫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精神:西方古典繪畫在一種偏于外向、寫實、再現(xiàn)的造型手法中,寄寓了對客觀世界的科學觀察精神和對生活現(xiàn)實的肯定與改造追求;中國古典文人畫則在一種偏于內(nèi)向、抒意、表現(xiàn)的筆墨形式中,包含了對客觀世界基于莊禪境界的審美超越和物我兩忘的精神沉迷! Q句話說,中國繪畫通過引導觀者視線游動而表現(xiàn)的是故事的審美詩情,西方繪畫通過在空間形式中融入時間因素,再現(xiàn)的是事件的事實過程。在藝術的審美創(chuàng)作和欣賞中,中國人主要通過藝術來彰顯主體的“心理和諧”,以實現(xiàn)社會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與自然的心靈溝通;西方人主要通過藝術來實現(xiàn)對客觀世界“形式和諧”的把握,在視覺的理想美形式中寄托人對客觀世界的把握。也就是說,中國人的審美和諧是偏于內(nèi)向心理的,西方人的審美和諧是偏于外向物理的。而這種差異又源自于東西方哲學思想的二元對立! ≈袊兰业膶徝览硐雱t是心與物的統(tǒng)一,崇尚的是“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界中的萬物相融相通,人的天賦能感知自然,即便人在官場市井,心也向往著山水林木,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成為中國文人包括畫家最大的愿望,畫家在描繪自然景色中寄托內(nèi)心的感情與追求。它是一種超越了自然物質(zhì)形式的審美心理狀態(tài),也就是在心與物渾然一體的和諧統(tǒng)一體驗中,使人的精神從一切實用、厲害、乃至邏輯因果的束縛中超脫出來,達到一種“虛”、“靜”、“明”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儒學和道學兩者互補地構成了中國古典審美理想的整體結(jié)構! ∽屛覀冊賮砜匆豢次鞣疆呥_哥拉斯學派,它是古希臘哲學史上最早的大學派。這一學派認為,“數(shù)”是萬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數(shù)理的存在,美就是數(shù)的和諧。西方古代哲人直接把對美的和諧追求具體化為視覺的和諧形式創(chuàng)造。他們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他們還發(fā)現(xiàn)了構成長方形比例協(xié)調(diào)感的“黃金比”。人體美也同樣取決于不同數(shù)之間的比例和諧,而且這些人體美的比例標準至今還是世界上每一位學習造型藝術的學生啟蒙第一課的范本。古希臘的思想家和藝術家們從他們理解世界的基本觀點出發(fā),為藝術設定了追求美、再現(xiàn)美的原則,那就是:什么是最智慧的——數(shù),什么是最美的——和諧! 爬系闹袊嬁梢酝磺,但其人文內(nèi)涵不可能被動搖 顯然,用西洋畫的寫實方法來改造中國山水畫的確是件很難的事。因為中國山水畫經(jīng)過千余年的演化沉淀,其藝術本體、藝術追求及人文關懷都已具備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它的根已深深地扎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它可以停滯不前,但其人文內(nèi)涵不可能被動搖。但是,在“中西合璧”的大背景下,西洋畫寫實技巧與中國畫的筆墨意味反復碰撞融合,最終會形成對傳統(tǒng)的重新認識。 在中國畫發(fā)生變化的過程中,“破舊立新”成為20世紀的主流意識,“新”對每一位畫家都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沒有人愿意被認為是保守主義者。但“新”畢竟是一個文字標榜,其深層含義很難詮釋。因為“新”有多種選擇和無數(shù)的可能性。過去一段時間,一些中國畫家對“新”的膚淺理解和對西方的盲目效仿,使藝術的多元化成為一種表象。到上世紀末,當很多中國人匆匆演繹了西方的種種觀念和繪畫流派之后,頭腦中仍然是一片空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但不能建立新藝術,反而成為藝術發(fā)展的一大障礙。其實,在繪畫實踐中一味模仿西方,與中國古典傳統(tǒng)出現(xiàn)斷裂,沒有在相互比較中思考問題,使中國文化喪失了對外來藝術的整合功能,這是中國山水畫進程中的一個極大失誤! 蔣志鑫恰好走了一條相反的路! 藗儚闹袊嬀條的“筆性”得到的審美享受,可能比從形象中得到的更為過癮。中國畫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理由! ∩鏍顟B(tài)決定了他即不是藝術秩序的破壞者,也不是保守封閉的贊同人。蔣志鑫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將西方的寫實介入到中國山水畫當中,但他又以客觀與理性的態(tài)度,在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作自由中不忘對自我的限定。面對多元的藝術格局,他始終以純粹的眼光保持一種平和的探索狀態(tài),誠實地從自己的內(nèi)心出發(fā),來尋找藝術的真正含義。他既不拋棄傳統(tǒng),又竭力超越現(xiàn)代,尤其不愿意丟棄經(jīng)過千辛萬苦才獲得的觀察能力、再現(xiàn)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認為它們不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羈絆,而是自由創(chuàng)作的基礎! 〔浑y看出,蔣志鑫的畫是“寫”出來的,他的“書法”功底幫助了他的藝術造型。以簡潔的筆墨程式與靈動的書法構圖來寫意山水是中國畫家的獨特貢獻,它對藝術情緒的釋放與疑問的表達極為有利。中國畫同西洋畫相比,同是觀物取象,但是從原始人的洞穴繪畫和巖畫開始,它們的區(qū)別就很明顯了。雖然我們至今不太明白或者不能很清楚地說明為什么在文化的源頭就造就了這樣的分野,但我們看到,等到文字被創(chuàng)造出來以后,等到書寫工具繪畫工具各自定型之后,這種分野可以說是越來越大! ≡谥袊,書寫文字的工具同繪畫的工具一直一體不分,而在西方是分離的。一體不分的狀況造成了“書畫同源”的文化共生現(xiàn)象,而這種共生現(xiàn)象在西方不存在。中國古人直接用“筆”這一工具名詞來定義這一工具文化,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分析和評價體系?梢,毛筆在中國書畫家手中不是記錄簡單符號的工具,它的行走點拂,已經(jīng)成為文化與心理的軌跡,深不可測。所以中國藝術是“書畫同源”。這一點在蔣志鑫的作品中被體現(xiàn)得登峰造極。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國畫的識別與評價是每個畫中國畫的人無可回避的文化處境,只要是中國畫,人們就會把筆墨納入這個體系進行評價。一幅好的中國畫要素很多,但是基本的一條就是筆墨。由于筆墨的存在,中國人在二十世紀西學東漸的狂潮中仍然對中國畫沒有失去識別能力和評價標準,我們?nèi)匀荒軌蛟谝欢延眯埉嫵龅淖髌防锾暨x出好的中國畫,仍然能夠在100年的風云人物中認準誰是大師,而誰只是曇花一現(xiàn)。人們看一幅中國畫,絕不會止于把線條僅僅看作造型手段,他們會完全獨立地去品味線條的“筆性”,也就是存在于線條之中的內(nèi)在的美。他們從這里得到的審美享受可能比從題材、形象甚至意境中得到的更為過癮。這就是中國畫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理由,也是筆墨即使離開物象和構成也不等于零的原因! 蔣志鑫作品里的“筆性”無可辯駁地潛藏著這種“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理由”。但是,蔣志鑫同時也做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將具有獨立審美價值和高度概括力的筆墨“符號”以現(xiàn)代觀念進行重新判斷和形象組合,使之具備新的意義并從中提煉出新的技巧。于是,作為中國畫主要特征的筆墨技巧,在蔣志鑫的作品里體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審美價值! ∮捎谠(jīng)研習過油畫,西洋畫對于光影的表現(xiàn)技法在蔣志鑫的作品中均有所反映,他把在油畫風景寫生中融匯中國筆墨的心得直接用到水墨畫時,對線條的意識更自覺了,線條在他的畫上橫涂直抹,給人以新鮮的刺激,比傳統(tǒng)中國畫家或者新的學院派中國畫家都要畫得自由隨意,形式感更強,抽象韻味更濃。 ——黑與白的西部風景 蔣志鑫選擇畫西部風景而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尋找到了極適合表現(xiàn)對象的色彩——黑與白! ∩视泻芨呱畹膶W問,但貌似單純的黑白對比所產(chǎn)生的力度和豐富的內(nèi)涵,又是其它色彩所不能代替的。白為萬色之母,黑為萬色之王。黑與白構成了中國畫的色彩基調(diào)與骨架,焦墨與潑墨又使中國畫在運用黑色和白色時出現(xiàn)了視覺的分野。焦墨可以大大發(fā)揮其雄強感、力度感,焦墨就好比敲擊樂器,焦墨作品能達到交響樂的效果,而其中敲擊樂器銀鈴聲尤為突出。潑墨的渲染如同提琴的慢板,溫柔、舒緩,彌散著醉人的音韻。更多的時候蔣志鑫運足力氣在畫面上頓出一團焦墨時,仿佛斗牛士斗牛,儼然在進行一場生命的賭博,在完成一次力量、勇氣、智慧和技巧的結(jié)合。事實上,焦墨的特征是干、濃、黑、澀,既流不動洇不開甩不出,也無法依靠特技制造偶然效果,出奇制勝。它沒有絲毫的憑借,全靠手上的直接控制,而且一筆下去就沒有第二次更改的機會! ≌驗椴牧媳旧泶嬖谶@樣大的限制,對畫家的考驗也就格外嚴峻。它要求畫家具有雄強的人格、精深的功底、充沛的激情,還有超人的毅力和耐心,任何僥幸、含糊、猶豫、急躁和分心都不能存在,感情的奔馳和理性的節(jié)控必須達到高度的平衡,生命力的釋放是那樣的沉著精微,真是一場戴著腳鐐的精彩舞蹈! 『诎咨剿嬕詥我簧柿η筮_到多種色彩才能達到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蔣志鑫解決了最難達到的蒼與潤的統(tǒng)一,使中國畫高度單純化,他的藝術也因此從絢爛之極歸于平寂。 ——夢幻體驗:游走于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 中國西部是一個攜帶著強烈悲劇色彩的地域,因為它的輝煌時期早已過去。它曾經(jīng)輝煌過,它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所以現(xiàn)在留下的自然是一種歷史的蒼涼美。蔣志鑫在表現(xiàn)悲劇式的西部山水背后找到了一種崇高的精神! τ谀切┡c時空一樣地老天荒的西部風景,蔣志鑫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特別的會心。他的畫筆總是敏感地趨向那些刻下了時空印痕的西部風景,一座座雪山、一片片黃土,在他的畫里都是時間的符號。蔣志鑫的西部山水畫從它的起點開始便是生命史詩的悲壯爆發(fā)。他的山水寫生,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寫實主義,而是象征主義和表現(xiàn)主義。由于這一切都來自生活,來自自然,幾乎是實錄,所以又格外多了一層“滄!敝。他總是強化那些有著時間痕跡和歷史記憶的細節(jié),而特別能打動他、引發(fā)他創(chuàng)作沖動的,往往又是那些人類抗爭命運的悲壯故事! “咽吩娦、悲劇性、滄桑感和英雄主義帶進中國山水畫,也許并不起始于蔣志鑫。但可以肯定地說,蔣志鑫把這一切提升到了一種統(tǒng)一的美學境界,開拓出中國山水畫罕見的新視野。如果以詩來做比喻的話,中國山水畫多的是詩仙李白式的豪縱飄逸,也不乏詩禪王維式的沉靜玄遠,惟獨少見詩圣杜甫式的沉郁頓挫。蔣志鑫的山水畫彌補了這一文化和美學的缺憾。空靈固然是一種美,充實又何嘗不是?蔣志鑫的山水畫就是儒學所說的充實而有光輝的“大”的藝術,崇高和壯美的藝術。 自從南宋文化中心南移后,中國畫便缺少了雄強的北方風格。而蔣志鑫以其藝術實踐推動著北派山水畫的蘇醒,呼喚著雄強藝術傳統(tǒng)的復歸,從戰(zhàn)略上說,對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面對蔣志鑫的作品,往往會不期然地被那種不動聲色的蒼茫和幽玄所觸動,可以輕易感受到悠悠古意與現(xiàn)代情懷的并行不悖,作品中流露出畫家對母語深刻的體悟,彌漫著一種轉(zhuǎn)換——這種轉(zhuǎn)換涵蓋著古與今、東與西的融合及意和象、虛和實的恍惚交錯。而這些都是源自于畫家對自身心靈風景的遠眺,使作品里有一種遙不可及的距離感,那是一種對時空痕跡的異樣敏感,畫家正是借其中的意象游移于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之間,出入于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中。畫面不再現(xiàn)名山大川,卻有名山大川的魂魄;不再現(xiàn)小橋流水,卻有小橋流水般的詩意。這是一種夢幻般的體驗,在這種體驗中,蔣志鑫山水畫的“外在”與“內(nèi)在”的區(qū)別變得模糊不清了。無疑,這種體驗是迷人的,它引導著觀眾對傳統(tǒng)審美經(jīng)驗完成了一次超越! ∶佬g史只記錄美術創(chuàng)作上集大成和開先河的兩種人,蔣志鑫的畫當然是開先河的,他的在西方式的表現(xiàn)中隱蘊著東方的含蓄,又不能不說是一種集大成! (文章來源:雅昌)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