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最能把大青大綠填上山脈的,莫過于北宋王希孟。
山頂直沖云霄,山谷迷惘蹊蹺;遠景石綠為樹,石青為峰。
近景石綠為草,石青為頂;山腳赭石潤紅,山腰輝巖,山坡柔順。
有冰川洪流痕跡,山勢如虎似龍,山洞龜魅藏魈。
山莊,寺廟,樓閣,村墅,或隱東南,或顯西北;
田野,湖泊,莊稼,池塘;
叢林,孤樹,茜草,藤蔓。
或遍上下,或昄左右。
溪流險澗天橋牽,泉瀑云霧接亭軒。
碧波隔斷遙望鄉(xiāng),江河鱗波撒網圈。
山經小道,委婉悠然;行人匆匆,路途長遠;
有騎馬坐轎之富豪,有肩挑推車的喬民。
漁夫劃瀟灑,舟船搖逍遙;讀子背詩卷,商賈擔財寶。
天空隱鴻雁,陽光溫暖照。
用如此色彩繪圖?與現(xiàn)實差別了個天翻地覆?中國的畫人,就是這么任性。
色,取之于物質,顏,堆之于心竅;在中國畫人的心中,這美麗的世界,應是玉一樣的神圣。
王希孟(1096年—1119年),北宋晚期中國畫家,山水畫創(chuàng)作曾得徽宗親自指導,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創(chuàng)作了這卷《千里江山圖》,此后便無音訊,清人曾推測他完成此畫后不久即去世。
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李溥光題記,曾經南宋內府、元代李溥光、清代梁清標及乾隆內府收藏,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該圖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現(xiàn)手法和精密的筆法,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畫面千山萬壑爭雄兢秀,江河交錯,煙波浩淼,氣勢十分雄偉壯麗。山間巉巖飛泉,瓦房茅舍,蒼松修竹,綠柳紅花點綴其間。山與溪水、江湖之間,漁村野渡、水榭長橋,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在運筆上,作者繼承了傳統(tǒng)青綠山水畫法,更趨細膩嚴謹,點畫暈染均能一絲不茍,人物雖小如豆,卻形象動態(tài)鮮明逼真。萬頃碧波,皆一筆一筆畫出。漁舟游船,蕩漾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單純的青綠色中求變化,有的渾厚,有的輕盈,間以赭色為襯托,使畫面層次分明,鮮艷如寶石之光,燦爛奪目。布局交替采用深遠、高遠、平遠的構圖法則,擷取不同視角以展現(xiàn)千里江山之勝。此圖無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標簽題為王希孟作。
《千里江山圖》絹本大手卷,青綠設色。畫面上江水浩蕩,浩渺天際,應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聳,巖斷崖,卻是北方山景。構圖上充分運用“平遠”、“高遠”、“深遠”的結合,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嶺,崗阜幽壑,飛瀑激流,樹叢竹林以及人類的創(chuàng)造:亭臺水榭,寺觀莊院,舟楫亭橋,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難以計數、各行其是的眾人,是那么的繁復而又融洽。全圖刻畫工細,水面滿勾峰頭紋,無一筆懈怠。眾物皆合比例、透視,布置合理。而山石則以大青綠設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鋪底,然后上石青石綠,層層疊加。石青石綠是礦物顏料,本來覆蓋性就很強,經層層疊加,質感凝重,與整幅畫的墨青、墨綠基調渾然一體,鮮艷而不媚俗。雖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樣勾金線,卻依然感覺滿幅富麗堂皇,這也就是此圖較之前唐的青綠山水更趨成熟之處。[4]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