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龍齊諾(Bronzino)《青年男子》繪畫局部,1533年
人為什么要一直追求完美?
文:蘇也,高宏偉(Matti Gao)
圖:高宏偉(Matti Gao)
本次對話完成在2020年一月初,蘇也(后文簡稱S)對話高宏偉(后文簡稱M)
S:Matti你好,好久不見,糟心的2020年終于過完了,但是全球的疫情并沒有結束,在倫敦的你最近過得怎么樣?有沒有去過美術館呢?
M:蘇也你好。最近,英國第二次進入全國封閉的狀態(tài),但是街上的人們更習慣了,至少沒有第一次那么陌生。國家畫廊又關上了大門,我只能信手翻看原來拍的一些畫看看。一是因為無聊,更多是因為不能去博物館看畫,靈魂里總好像缺少了某種去感受美好的動力。
S:能分享一些你最近看來有感覺的作品嗎?
M:不知為什么,我腦海里一直回想幾幅之前看過的布龍齊諾(Bronzino,見注解1)的畫。可能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封閉,自己要求自己在家一定要自律——多看書、多做運動,堅持每天思考如何自修。不自覺地,我又墜入到人類追求完美這個無底深淵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近期看的一本書。剛讀完英國藝術評論家Martin Gayford寫的一本書《一生追尋藝術》(The Pursuit of Art),心中充滿感動。
Martin Gayford,《一生追尋藝術》
這本書中主要記錄了作者因為對藝術的熱愛而奔走世界各地的故事,真切記錄一路上他的見聞。經過各種艱辛、阻礙,最終看到了一幅畫、或一個雕塑的原作,而心中倍感欣喜過程。其中,有一章記錄里他不遠萬里,費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在意大利的一個幾乎連手機信號都沒有的小鎮(zhèn)里,看到了幾幅重要的作品,最終有感而發(fā)。
這一段讓我感觸頗深,會讓我忍不住想起在國家美術館看到的布龍齊諾的畫作,真的覺得:人類對藝術的熱愛與求索,就像宗教信徒,是朝圣一般的修行。而且,這種又痛苦又令人欣慰的精神修行,一來便是一生。
英國國家美術館中的布龍齊諾(Bronzino)藏品《圣母子》,攝影:高宏偉
注解1: 布龍齊諾(Bronzino,1503年-1572年)全名為阿紐洛·迪·科西莫(Agnolo di Cosimo)亦稱尼奧洛·布龍齊諾,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畫家。布龍齊諾這個昵稱的來歷已不可考,但是應該和他黝黑的膚色或者他常用的肖像畫主題有關。布龍齊諾是蓬托莫的學徒,并且他的畫風受了他老師的很多影響。布龍齊諾也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畫家,在大部分職業(yè)生涯里,充任美第奇家族的宮廷畫家。1563年參與創(chuàng)建繪畫學院。
S:的確如此,人類的藝術活動很多時候就是和宗教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到了文藝復興之后,許多感動人心的藝術作品也其實就是在發(fā)揮著和信仰一樣的功能。人的一生,不只是肉體的生命,還有對于精神活動的需要。
M:非常同意。人的一生,正是渴望和追求完美的一生。我常覺得,人的生命力,正是那不斷渴求至善、致美、不滿足、不屈服的動力。我們渴望身體的完美,渴望靈魂的完美,渴望道德與人性上的超脫。這種對完美的渴望直接體現(xiàn)在歷史上的很多繪畫作品上,布龍齊諾其實只是千千萬萬這樣的藝術大師其一。
布龍齊諾(Bronzino)的作品細節(jié)
S:我并不是很熟悉布龍齊諾的藝術創(chuàng)作,你能具體談一談為什么你這么著迷于他的畫作嗎?
M:布龍齊諾畫中的人物,肌膚多像白瓷般清脆、潤滑。有很多人不喜歡他的這種塑造風格,或評論其更偏于脫離現(xiàn)實的假象。但我覺得,這些評價太過于刻薄。畫圣像畫的畫家有很多,而布龍齊諾畫的人物,則更像是先用這世上最上等和潔白的大理石雕刻出來的圣像,然后再精心描繪出來的。他描繪的不僅僅是一種真實,而是真實之上的東西。
布龍齊諾(Bronzino)《圣母子》中的圣母細節(jié)
而今年我看這類作品更加有感覺。當我們所處的世界,還有我們人類自己,都略顯破爛不堪的時候,布龍齊諾畫的人物,給我們的更像是一種憧憬和希望。的確,他的畫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自然主義。不過布龍齊諾描繪的,正是一個永遠無法成為現(xiàn)實的完美新世界,體現(xiàn)出一個不斷追求完美、卻永遠不能完美的的人類形象。他就給我一種“頑強,不認輸”的氣質。畫不好,重來。就像是一首歌,唱不好,重唱。
S: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我覺得在此時此刻的疫情環(huán)境中,真的很珍貴,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樣的焦慮和隔離中依舊相信美好世界的存在。
M:是的,這個過程很難。無論是藝術創(chuàng)作還是過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追求完美的確是一場修行,是一個充滿痛苦和犧牲的過程。但我也覺得,這個過程因為太有魅力了,卻讓所有陷入其中的人都無法自拔。可我也常自問:我們?yōu)楹畏沁@樣做不可呢,為什么要自拔呢?或許,正是人類不斷對美的追求,對美好世界的堅信不疑,才幫助消化苦難,從而促使著人類的進步,供給我們人類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布龍齊諾(Bronzino)的作品細節(jié)
S:在你近期的“美術館回憶”中,還有哪些值得分享的作品嗎?
M:好的,英國國家畫廊里有一幅珍品,是意大利畫家皮耶羅·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注解2 )的名作。每次來到這里,我一定會駐足在畫前一段時間。
皮耶羅·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基督受洗》約1439年
注解2: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約1415年-1492年)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畫家兼理論家。弗朗切斯卡是皮鞋制造商的兒子,早年得到優(yōu)良教育,1439年與人合作,為佛羅倫薩新圣母醫(yī)院創(chuàng)作濕壁畫。1445年受托創(chuàng)作《慈悲之圣母》組畫,1452年又為阿雷佐圣方濟各教堂創(chuàng)作了濕壁畫《十字架傳奇》。弗朗切斯卡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佛羅倫薩,有時也在里米尼、阿雷佐、費拉拉和羅馬工作。弗朗切斯卡生前享有盛譽,許多富商都到他那里訂畫,然而死后被人遺忘,直到20世紀才被人重新發(fā)現(xiàn)。他寫了大量關于數(shù)學和透視法的文章,精準的線性透視法是其作品的主要特色。他的許多作品都是花大量時間完成,背景刻畫十分細致,光線清晰,空間距離感得到適當強調,構圖勻稱,其繪畫理論與藝術作品對當時的繪畫有革命性的影響。
《基督受洗》細節(jié)圖
畫中描繪的故事是藝術史上無數(shù)畫家都畫過的題材:“神子受洗”,標志著耶穌救世使命的正式開端。沒有人算過,具體有多少畫作描繪了這一題材,但是,我覺得即使在人才濟濟的文藝復興時期中,把這個場面描繪得最安靜的就是這幅了。每次當我感到內心不安的時候,我就會來到這幅畫的面前,就好像立即呼吸到了一股新鮮的空氣,內心的平靜和安祥就能油然而生。
這幅畫中的一切元素都是如此祥和、美好。云朵漂浮在溫暖的藍天上,人物的肌膚都發(fā)著溫柔的光。駕著七彩翼的天使,心懷期待的觀望,前景的一花一草皆吟說著新生命。象征著圣靈的鴿子,輕浮在神子的頭上。畫家用金色勾勒出從天而降的圣光,隨著約翰手持的碗中流出的水一起,好像一同順著神子的身體流進身后的溪水中,靜靜地通向遠方。
《基督受洗》細節(jié)圖
S:聽上去確實是很美好,給人平靜安詳。
M:是的,并且這幅畫不只是畫面給人以美感,如此完美祥和的景象,背后映射的卻是神子充滿苦難的一生。雖然,我們不常把苦難和美好聯(lián)系起來,但大部分人知道,神子短短的一生的最后一刻——那個時代最可怕的十字架酷刑。有一次不經意間,我在欣賞這張畫的時候,聽到了 亨德爾的歌劇 《讓我痛哭吧》(Lascia chi'o pianga),突然間,在音樂的烘托作用下,我對這張在過去十年里看了不下一百遍的畫作,又一次肅然起敬。當然,我知道,這么多年,畫沒變,是我的內心變了。
S:內心變了?
M:我似乎開始能夠在藝術品中領略到悲劇的魅力。同時,我又不禁自問,如果這世間再沒有了悲痛,是不是一切就都要開始顯得空洞抑或蒼白無力。
皮耶羅·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的繪畫作品
其實,這世上已經有了太多、太美的畫作,弗朗切斯卡的這張也是其中一幅。但是,在我心里,這張卻也是唯獨一幅美的畫作,讓我感受到人生苦難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規(guī)避性。某種程度上,它也教會了我去接受和直面生命中不能逃避的痛苦,并用心去體會痛苦,因為苦難的情感中也有一部分,正好承載和記錄著人類最真實而厚重的情感。也許,當痛苦多了一層犧牲的意義,那就是“美”吧。
S:我看到最近你有機會去到一個小島,并在小島上創(chuàng)作了一批小畫。能否給《布林客BLINK》的讀者們分享一下?
高宏偉,紙本水彩畫《小島掠影》系列,2020年,更多作品見 ins:matti_gao_artist
M: 是,最近有幸去了一個神奇的地方叫Soneva Fushi,以前從來沒聽說過,陰差陽錯也是因為疫情,我們的蜜月最終被調到這了,最后感覺非常blessed……
就簡短說一下吧。這個地方所有的東西都是可持續(xù)的:水是從海里過濾的,每天房間里有很多瓶,絕不要塑料瓶裝水。其實,整個島上幾乎沒有使用任何塑料制品;紙都是回收的,我畫的很多畫,就是拿他們的再生紙完成的,我甚至還拿了好多回倫敦,哈哈。
高宏偉,紙本水彩畫《小島掠影》系列,2020年,更多作品見 ins:matti_gao_artist
人們吃剩的食物油,會在晚上拿來用做點燈照明;所有的電都是太陽能發(fā)電;更神奇的是,島上的居民自己種地,用傳統(tǒng)的方式打漁,所有的玻璃會熔了請藝術家做成藝術品。他們還從其他地區(qū)找尋塑料垃圾,然后做成有經濟價值的東西……總之,我從來沒感覺和想象過,人類居然可以這樣生活。當然,這些充滿智慧的循環(huán)回收流程目前來看都是“價格不菲”的。但是,做一個事情的“價格”和“價值”是兩回事,有時候只能舍其一。
高宏偉,紙本水彩畫《小島掠影》系列,2020年,更多作品見 ins:matti_gao_artist
S:聽上去真的很神奇,這段經歷會對你回到倫敦之后的都市生活也造成一些啟發(fā)吧?
M:說實話,我以前從來沒有真正仔細研究和實踐過“可持續(xù)生活方式”這塊,因為媒體說得太多了,有時候卻總感覺不靠譜,亂糟糟的。但是,在這個島上的短短七天,我突然感覺整個人的感官回到比較“初級”的階段。
高宏偉,紙本水彩畫《小島掠影》系列,2020年,更多作品見 ins:matti_gao_artist
島上的人們,除了堅持在物質上做到“可持續(xù)發(fā)展”,他們還非常推崇“不看新聞、不穿鞋”的慢生活。我自己就感覺,這種生活模式,其實正是很多藝術家所需要的——這其實是一類“生活排毒”,F(xiàn)代社會的壓力太大了,人們需要勇氣改變,慢下來,和有用沒用的信息保持點距離。好在,人一旦真的做到了,創(chuàng)作的動機也就自然而然的來了。
高宏偉,紙本水彩畫《小島掠影》系列,2020年,更多作品見 ins:matti_gao_artist
我在島上的幾天其實不怎么睡覺。早上很早就會起來,因為有時差,就游個泳,寫點東西,然后看到什么有感受了就畫一畫,也不抱任何目的。不知不覺,一禮拜就過去了,也畫了一大堆。有意思的是,給我們收拾房間的小管家也會畫畫,他每天都來看我畫,讓我還有點不好意思。但是,過了幾天我們就熟了,還一起聊聊畫。我也會把我其他的畫給他看看,臉上一下掛滿天真爛漫的笑容。
高宏偉,紙本水彩畫《小島掠影》系列,2020年,更多作品見 ins:matti_gao_artist
說到島上所有的服務人員,只可惜這次時間太少,沒來得及畫,他們是活生生的“健康機制”的代表。我說的不只是指他們的身體健康,而且他們的工資都很好(據(jù)說,比馬爾代夫其他地區(qū)高三倍以上),而且工作沒什么壓力,大家都很開心,而且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開心。他們做什么事都很認真,不緊不慢;叵肫饋,這真的不是我們生活的大城市里的“打工人”所能普及的,但是,這種經歷讓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同步實現(xiàn)了快樂和工作的節(jié)奏。最后,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價值和價格是兩個事情。我覺得,這一點對于藝術家可能也是一個提示。
高宏偉,紙本水彩畫《小島掠影》系列,2020年,更多作品見 ins:matti_gao_artist
S:真的是一次很棒的旅行,我看你的這畫作,既留下了生命的珍貴點滴,也流露出你作為一個都市人所面對現(xiàn)實時的無奈與真實感。這種對自身價值的考量,對生命節(jié)奏的思考,相信在過去的一年中,也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反復思考著。過去一年的停滯生活,也可以被看成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去思考人類的行為,思考我們自身與日常生活的相處模式,還有我們人類的未來。
M:是的,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讓人類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不完美。但是,我們也絕不能徹底失望,因為每個人都在努力。藝術作品還在那里,創(chuàng)作者們還在工作,我們絕不能忘掉人類的內心動力——因為對美的渴望而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完美的那股生命力。
高宏偉,紙本水彩畫《小島掠影》系列,2020年,更多作品見 ins:matti_gao_artist
從幾萬年前,在山洞里墻壁上勾勒的野獸,到21世紀幾萬人協(xié)作,制造出的震撼人類心靈的電影,人類,一定會為了追求完美而繼續(xù)執(zhí)迷不悟下去。
當我們的身體終要面對消亡這個不可規(guī)避的現(xiàn)實之時,要記得,還有一個人類精神上的生命,將因為執(zhí)著對完美的求索,而永不停歇。不信,你可以再看看布龍齊諾畫的美麗臉龐,或去聽聽帕瓦羅蒂的歌聲。
高宏偉,現(xiàn)居倫敦
青年藝術家,詩人,收藏家
Ins:matti_gao_artist
個人號:熱澡盆/ hiwarmbath
*
主編:蘇也 微信:suyesophia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