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的氣質(zhì),一個人的氣質(zhì)。
散落在泛白的鈷藍色
染布上的淡粉色花瓣,
多卻不壓抑,散卻不凌亂,
清淡而幽靜。
撩一縷發(fā)絲扣于耳后,
輕挽寬袖,低頭俯案,
認真,入神。
畫前之人,一如畫中之花,
美,靜,雅。
孫囡的畫便是這般的風情,
這靜、這雅、這美
是畫者深于骨髓,沉于胸腹,
溶于氣息,再流暢地,
于筆端,于紙上,流露,傾湧。
孫囡
又名溪溪
1988年出生于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
現(xiàn)居杭州。
畢業(yè)于中國美術(shù)學院中國畫系花鳥專業(yè),
碩士研究生。
畢業(yè)作品《一夜秋風滿地星》
獲學院畢業(yè)作品展 “林風眠創(chuàng)作獎”金獎,
并被中國美術(shù)學院留校收藏。
2012年,
作品《默看細雨濕桃花》入選中國美協(xié)舉辦的
“中國當代花鳥畫大展”,并獲獎。
孫囡:
繪畫是個性、學養(yǎng)、品格和情緒
在筆端的凝聚與流露,
每個人的作品,
大概都是一種個人狀態(tài)的演繹吧。
有時候我會什么都不做,
就坐在畫室發(fā)呆,
頓時覺得當一個畫家真好!
每天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
侍弄花草,焚香品茶,
所畫的就是我的所思、所想。
繪畫的幸福感大概來源于此吧!
在創(chuàng)作上,
我希望用我理解的傳統(tǒng)的繪畫技法
去詮釋當下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景。
在我的畫面中,
大多表現(xiàn)的是各種各樣的花卉,
這樣的題材,
或許源于個人的偏好,
亦或欣賞不同的花卉時不一樣的心境。
枝繁葉茂的花,
不會有多久就會凋零,
那飽滿的外形,嬌嫩的顏色,
終將枯萎后消亡在土壤里。
也只有用線條去勾勒它的輪廓,
用濃墨或是淡彩去追尋它的顏色,
加之渲染使其凝固和永恒。
如此,留下的不僅僅是影,
還有一種哀戀自然的情懷。
對于花卉的寫生,
是我特別享受的過程,
有時甚至把花當做人來畫,
希望筆下的這些花卉也能夠飽含情感。
我總覺得,同樣的一朵花,
在不同人的眼睛里
觀察到的一定是不一樣的。
我希望以女性更加感性的視角,
把花卉的姿態(tài)和情緒傳達到畫面中來,
使畫面能夠散發(fā)氣質(zhì)。
工筆畫其實也是“寫意”的,
這里的“意”是意境的“意”,
意趣的“意”。
宋代的全景花鳥畫,
畫面中既有山水畫的氣勢,
又有花鳥畫的優(yōu)美,
每當看到這些作品時,
都會被帶入他們所營造的
或凄涼蕭瑟或富貴祥和的意境。
有了這樣的情感,
我們才會去進一步推敲
它的線條與設(shè)色技法,
讓我們在這樣的花鳥畫
巔峰的大本營里學習和歷練。
一件好的工筆作品,
除卻線條與渲染之外,
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畫面中
所蘊含的詩意和情感的表達。
人們談?wù)撝袊嫊r,
往往從畫面上的一根線,
論及筆墨造詣,
進而上升至格調(diào)境界。
人們往往忽略了,
線最初是做為手段而產(chǎn)生的,
什么樣的線,
產(chǎn)生什么樣畫面氣質(zhì)。
根據(jù)什么樣的畫面氣質(zhì)的需要
去選擇并創(chuàng)造與之相融洽的線,
在我眼中,
即是手段又是目的。
因此,
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從
對宋代花鳥畫的臨摹與學習中,
使自己進一步了解宋代花鳥畫的精神,
運用他們對畫面的表現(xiàn)手法,
以一個現(xiàn)代女性的觀察視角,
來描繪自己的詩情畫意,
所思所想,注重表現(xiàn)的同時,
也更注重畫面的表達。
至于賦色,
我更欣賞清代張岱
《繪事發(fā)微》中的一段:
“所謂春山艷治而如笑,
夏山蒼翠而如滴,
秋山明凈而如淡,
冬山慘淡而如睡,
此四時之氣也。”
賦色的過程在恪守傳統(tǒng)程序的基礎(chǔ)上,
不再拘泥于模版式的賦色標準,
給予所描繪的事物
與它所在環(huán)境所融洽的顏色,
使人可以在這樣的情境中找到共鳴。
希望觀者在我的作品里,
能夠讀懂我消遣光陰一般的描繪,
以及對花卉生命力的幻想和詮釋。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