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明朝道家隱士,還初道人洪應(yīng)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成書于萬歷年間。作為一部富有漢民族生活倫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體現(xiàn)了漢族傳統(tǒng)道德生活化的傾向。讀懂九句,習其精華,用于吾身……
貧家凈掃地,貧女凈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
譯文:貧苦人家經(jīng)常把地掃得干干凈凈,窮人家的女兒時常把頭梳得整整齊齊,雖然外表上算不上豪華艷麗,卻有一種高雅脫俗的氣度。因此,君子在處于失意潦倒的境遇時,萬萬不可以頹廢不振、自暴自棄!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譯文:遇事稍有不如意,就去想想那些處境不如自己的人,那么怨恨就會自然消失。心中稍有懈怠的念頭時,就去想想那些比自己強的人,那么精神就自然會振奮起來。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譯文:隱伏越久的鳥一旦起飛必定會飛得越高,開得越早的花往往越早獨自凋謝。明白了此道理,就免去仕路不暢、懷才不遇的憂愁,就可以消除浮躁冒進、急于求成的念頭。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譯文:繩子可以鋸斷木頭,水滴能夠穿透石頭,所以求學問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細流匯聚自然能形成溝渠,瓜果成熟之后會自然脫離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學道的人也要聽任自然才能獲得正果。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譯文:竭盡所能去做事原本是一種美德,但若過于認真而苦了自己,就無法調(diào)適自己的精神,也會喪失生活的樂趣;看淡功名利祿原本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若過分不近人情,就無法對他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譯文:在思慮困苦之際若能堅持原則,問題得以解決時內(nèi)心自然會獲得快慰的樂趣。在一帆風順之際若過于狂妄,則往往會種下日后發(fā)生禍患的根苗。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沖和之氣;味足藜羹飯后,識人生淡泊之真
譯文:在粗布被中酣然入睡的人,能夠得到天地間沖淡平和的精氣;在粗茶淡飯后心滿味足的人,能夠領(lǐng)悟到寧靜淡泊的人生真諦。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譯文:在電光石火般短暫的人生中較量長短,能爭得多少光陰呢?在如蝸牛觸角般極小空間里爭強斗勝,又能奪得多大的世界?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高步者疾顛,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
譯文:一個財富積累得太多的人,整天都憂慮自己的錢財被人奪去,可見富有的人不如貧窮的人那樣無憂無慮;一個地位尊貴的人,整天都患得患失地擔心會丟掉官職,可見做官倒不如平民那樣可以常感安樂。
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
明倫書院——“全國十佳國學教育機構(gòu)”
來源 明倫書院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