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世道教學者張三豐說:“所以惡報多,不如淫報丑。天刑件件奇,天罰樣樣有。或誘他人妻,己妻為人誘;或摟他人女,己女為人摟......”
關于好色的壞處,路人皆知,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能夠做到呢?
總有人,陷入了多情的陷阱,不能自拔。
還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人到中年,最難得的,不是金錢,而是一個像樣的家庭。
維系家庭的關鍵因素,就是“戒色”,把心放在家里。
01
不能戒色的人,過不好這一生。
有多少人,羨慕西門慶的上半生:做生意成功了,家底殷實,官至理刑千戶;娶了妻子,有了孩子,又能夠得到潘金蓮、李瓶兒等美女的青睞。
可是他的后半生呢?
按照《水滸傳》里說法,他奪走了武松的嫂嫂,坑害了武松的哥哥,最后被武松制服,嗚呼哀哉。
按照《金瓶梅》里的描述,喜歡他的女人太多了,導致他終年三十三歲。
再看《紅樓夢》里的尤二姐,本身就命苦,進入榮府后,命更苦。她長得標致,但是不守婦道,在出嫁之前,就和賈珍扯不清;嫁給賈璉,做了二房之后,也想盡辦法做善良的女人,但是賈璉卻不敢明媒正娶,導致她只能寄居在榮府之外。
賈璉的妻子王熙鳳發(fā)現(xiàn)賈璉、尤二姐的做法之后,設計了陷阱,導致二姐的腹中的孩子不保,二姐也因此郁郁而終。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若是不戒色,這一生都深受其害。
其一,傷害身體。
呂洞賓寫過一首詩:“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人到中年,每天都忙忙碌碌,需要休息好,保證每天都有精力去賺錢,工作。
透支身體的行為,若不能避免,那么年紀輕輕,就會衰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垮了,工作也就弄丟了。余生靠什么來養(yǎng)活自己?
其二,傷害家庭。
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愛人背叛了自己,肯定會暴跳如雷,然后就開啟離婚模式。
反過來看,你背叛了家庭,就會想馬上離婚,然后和第三者在一起過日子。這樣的行為,無疑是一時半會的沖動,一生一世的懊悔。
想一想,離婚的夫妻,對子女的傷害有多大。若要重新建立家,有多難。
就算夫妻之間,能夠重修舊好,感情的裂痕,是無法抹去的。
沒有了家庭這個堅強的后盾,你要做什么,就很被動。也覺得沒有意義了。
其三,傷害關系。
俗話說:“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夫不可扶!
你把關系破壞了,事業(yè)發(fā)展的力量就變小了。
那些反目成仇的熟人,都來傷害你,讓你避之不及。
好色的形象,會讓你在任何圈子里,都被邊緣化。畢竟,人家要防備你,破壞家庭,做出缺德的事情來。
中年時,人生是雜亂無序的,年老色衰的時候,就會飽受苦難。沒有家,沒有朋友,也沒有存款,丟了工作之后,可能都不能退休。孩子因為你不守道德底線,鄙視你。
02
狠心戒色的人,余生不會太差。
明代作家馮夢龍,寫了一個叫秦重的男人。
秦重沒有什么本事,在臨安城里的一家賣油小店打工。
他發(fā)現(xiàn),青樓里有一個漂亮的女子莘瑤琴,心生愛慕。
暗中打聽一番,發(fā)現(xiàn)要靠近莘瑤琴,需要花很多銀子。帶著愛慕之心,他省吃儉用幾個月,賺夠了見面費用。
到青樓時,湊巧的是,莘瑤琴喝醉了,早早就躺下休息。
秦重看著心愛的人,就在身邊,但此刻他更多的是——心疼。
幫助莘瑤琴熬醒酒茶,用勺子投喂。半夜,莘瑤琴嘔吐不止,他用袖口接住嘔吐物。
忙了一晚上,秦重說:“我只要看到你好好的,就滿足了!
看著秦重轉身離開的背影,莘瑤琴想:“難得這好人,又忠厚,又老實,又且知情識趣。”
大概是一年之后,莘瑤琴把平時積累的錢,為自己贖身,然后嫁給了秦重。夫妻兩人,開了賣油的小店,還買了幾畝地,日子簡單而熱鬧。
詩曰:“堪愛豪家多子弟,真愛不及賣油人!
中年人,在社會上混,看似無情最有情。
能夠控制情感的人,就把欲望、關系、家庭發(fā)展趨勢、工作等,都控制住了。任何事情,無非是人的因素。
內(nèi)心自律,沒有非分之想。
任何時候,可以亮出自己的心,一塵不染的樣子,讓雜念都沒有地方安放。
能留在心底的,是家人的生活,工作的技巧,還有讀書和思考等。
俗話說:“心不動,則不傷。”
不隨意動心,情感就不會傷害到對方,也不會傷害到自己。
行為自律,不會動手動腳。
目不斜視、坐懷不亂等詞語,被我們稱頌,因為這就是我們的行為準則。
遇到一個人,但是舉止很文明,自然會留下好的印象。
未婚的人,贏了印象,就贏得了愛的機會;已婚的人,行為對了,那么握手言和,攜手前行的合作就開始了。
責任自律,待人從一而終。
戒色的根本,是為了一句“少年夫妻老來伴”。雖然俗氣,但是等自己六十歲之后,會知道其中的福氣。
中年時,夫妻同心,黃土變金,好的余生,注定會來到。
03
張愛玲說過:“只有理智清醒時,還能放心去愛的感情,才是值得永久珍藏的幸福!
但凡有些亂的情感,都像蜘蛛網(wǎng)一樣,纏住自己。
“食色,性也。”好色是本能,戒色是能力。
當你專心工作,用心育兒,真心孝順,能一日三省吾身,戒色的能力就提升了。
色字頭上一把刀,莫伸手,伸手必有傷。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