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自以為未始學(xué)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無與親,雕琢復(fù)樸,塊然獨以其形立。紛而封哉,一以是終!
列子心中想糟了,原來老師的東西一點都沒有學(xué)到!所以心中很難過。這不是灰心,那就是慚愧也加不上了,覺得自己窩囊透了,等于白跟老師那么多年!干脆!不玩聰明了,回家去,老老實實閉關(guān)三年,給太太當(dāng)下男去;就是什么都聽太太的。所以說世界上怕老婆的第一等人,就是從列子開始的。回去給太太煮飯,當(dāng)然那個時候沒有電鍋啦!什么都沒有,很辛苦,他就是老老實實在家里做家務(wù)。
這是代表規(guī)規(guī)矩矩做一個人,該做什么就做什么,這就是道。如果說,我不會做飯,要想辦法學(xué)會做;不會做衣服,那你就要想辦法學(xué)會。人嘛,活到老就是這一些,老老實實,規(guī)規(guī)矩矩。列子三年做到什么呢?“食豕如食人”,無論吃肉,吃豆腐,吃萊,都是一樣的,味道沒有分別了,他吃到豬肉都覺得像吃人肉一樣,很難過,所以他當(dāng)然吃素了嘛!否則他學(xué)了三年,吃豬肉都覺得吃人肉一樣,他干脆再過一年要去吃人了,不是比以前還更糟糕嗎?所以是葷的素的沒有分別了。學(xué)道最難是男女飲食,列子對飲食沒有分別了,當(dāng)然對男女也沒有分別了,給太太做下男也無所謂,人人一切平等,不然自己覺得大丈夫,那個威風(fēng)也沒有了。
應(yīng)帝王就在這里,入世就在這個地方;這里頭是應(yīng)帝王。上面說得天花亂墜,但是有很多好的道理,形而上的道,修養(yǎng)的道,都有。你說應(yīng)帝王在哪里?他沒有給我們下結(jié)論;其實結(jié)論就在這里。莊子所表達(dá)的,要有得道的境界,先從逍遙游開始,他把這個道形容得那么大,天都裝不下,虛空都裝不下。莊子吹牛之大,大得像水牛黃牛的皮都包不住的;講到那個小,說得連影子都找不到。他道也講了,怎么修養(yǎng)也講了,最后是大宗師,但要道成功了才是大宗師!你當(dāng)大師也好,大法師也好,都要救世救人,成了佛也要度眾生,度眾生就要入世。入世怎么樣度人呢?就是莊子這里所說的,規(guī)規(guī)矩矩做一個人。下面告訴你入世的道理,也就是應(yīng)帝王。
列子回家給太太煮飯,“于事無與親”,這是應(yīng)帝王第一個秘訣,入世的秘訣。有道之士到這個世界做人做事,做任何事都是無與親,不親。不親是什么?就是佛學(xué)里的不執(zhí)著,不抓得很牢。該做生意就去做,人生應(yīng)該做的就去做,做完了,行云流水,游戲人間;一切善事都做,做完了不執(zhí)著,不抓得很牢。對自己生命更不要抓得很牢;年紀(jì)大了,總有一天再見,再見就再見,沒有什么關(guān)系,一切聽其自然,萬事不執(zhí)著,這樣才能夠入世。
“雕琢復(fù)樸,塊然獨以其形立!狈鸺抑v不執(zhí)著,講無我,莊子講無與親,孔子也是一樣啊!孔子同佛的說法相同;他說“毋意”,就是不要主觀!拔惚亍,不要必然;“毋固”,不要固執(zhí)自己的成見;‘‘毋我”,不要只有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孔子的四大法門。等于佛在《金剛經(jīng)》上的,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以我看來,這三位老師,都是我們的老祖宗,因為都差不多呀!假使把孔老夫子的頭發(fā)剃光,坐在釋迦牟尼佛的位子上,講孔子講的這些話,不都是一樣嗎?他兩位說法多么相同。
再說“雕琢復(fù)樸”,我們的人生都在雕琢這兩個字上,一般的人生都在雕琢。人生下來本來很樸素自然的,后天的環(huán)境教育種種的影響,把自己雕琢了,刻上許多花紋,要變成這樣那樣。以修道的立場來看,許多后天的知識,一概都沒有用,這是對形而上道的立場來講。所以人生命本來很長,結(jié)果變成短命!活一百年已經(jīng)認(rèn)為很了不起了;活不長的原因,是把自己雕琢壞了。雕琢就是花樣。我們的學(xué)問知識,今天講《莊子》,聽《莊子》,都是我們的花樣。人的花樣太多了,什么莊子、老子,又是唯識唯心,都是雕琢,都不對;把雕琢去掉,恢復(fù)到父母剛剛生的那個本來才對。老莊只講到父母生以后,他不像佛法禪宗,提到了父母未生以前;要追究未生之前,那會把你找死了,人也找瘋了。
老莊不愿意這樣,再不雕琢你了,只講父母既生以后,剛生下來那個嬰兒冥然無知的狀態(tài)。嬰兒是無知嗎?他是全知全能!那個是樸實的境界;所以老莊要把雕琢去掉,恢復(fù)樸實的境界。“塊然獨以其形立!眽K然是個形容,我們這個身體就是一塊肉嘛!骨頭架子上很多的肉,并且又掛了些花樣,叫做心肝脾肺腎,臉上也雕琢起來,刻了眼睛耳朵,反正都被雕琢了。我們要恢復(fù)到原來的一個人。塊然,就是這一個,獨以其形立,活著就是活著。
所以我們許多哲學(xué)的問題,到莊子都沒有用了,對學(xué)問,對什么人生觀啦,沒有什么叫觀的,人生就叫做人生。有一次在學(xué)校里講哲學(xué),同學(xué)給我出一個題目“人生以什么為目的”,要我去講。我常常做冒昧的事,都不準(zhǔn)備,因為準(zhǔn)備很痛苦,自己要雕琢;等一上了講臺,我說這個題目出錯了,人生以什么為目的?什么叫目的?今天我們大家來,諸位的目的來捧場,湊熱鬧,聽《莊子》,我的目的在吹這個莊子,好聽一點叫做講《莊子》,這是一個目的。如果我們問你當(dāng)時來投胎的時候,是以什么目的來的?誰也沒有目的。∷赃@個題目錯了。我說這個題目的本身就是答案,人生以什么為目的?人生以人生為目的,這就很好了嘛!這也講完了,本來就是如此,這就是莊子塊然獨以其形立的道理。人生就是以人生為目的。如果你說人生應(yīng)該如何如何,唉!你又來雕琢了嘛!不要雕琢吧!人生就以人生為目的,很快活的耶!既無歡喜亦無悲,這就好了。
“紛而封哉”,他說人不懂這個道理,不曉得人生就是人生,不曉得塊然獨以其形立。人家罵你好蠢,蠢跟聰明本來差不多嘛!也沒有關(guān)系,你聰明也不過是吃飯,我笨一點也是吃飯。而且笨人比聰明人還好一點,免得生胃病,也不會得神經(jīng)病,所以何必紛紜呢!都是自己找些煩惱紛擾。一紛擾,找些雕琢東西,“紛而封哉”,自己把自己封閉了。關(guān)到一個范圍里去了,封閉了!耙灰允墙K!彼宰约翰灰由蠠⿶,不要雕琢紛紜,不要把自己封鎖在一個固定的形態(tài)。我們把固定的形態(tài),叫做人格,自己不要把自己畫成一個格格,規(guī)到一個范圍里。
如果說沒有人格,那就亂來嗎?更不能亂來!亂來就更紛了嘛!更混亂了。惡給自己的煩惱損害更要厲害;雕琢得也更為厲害。所以不可以紛而封,一以是終,就是一以貫之,開始就是這樣,現(xiàn)在還是這樣,也就是剛才我們所講的,人生以人生為目的,就是這樣,開始如此,始終無始無終。
“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游無朕!
“無為名尸”,這個尸字是尸體的尸,人死了沒有靈魂,叫尸體。無為名尸就是不要為了求名,為了名利,而成為虛名的奴隸。我們現(xiàn)在社會上的明星,或者追求知名度的人,出名之后就變成尸體了,到處請你去亮相,天天對著那個攝影機,照得眼睛都壞了,這就是被名困住了;千萬不要為名尸啊,不要被名困住了。
“無為謀府”,“謀”就是謀略,千萬不要打主意,動腦筋。動腦筋就是雕琢,你就要短命,所以不要打主意動腦筋去整人家。這個“府”字就是很大很深,千萬不要打主意謀算別人,人生要很自然地活下去。“無為事任”,不要為任何的事情勉強去做;叫你不要挑責(zé)任,是說叫你不要執(zhí)著,應(yīng)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如果什么事情都不挑責(zé)任,那你干什么的?列子還會跑去給太太做飯呢!做飯也是責(zé)任!這個“任”,就是應(yīng)該做的事情做了,就是不執(zhí)著!盁o為知主。”這個知就是智,不要認(rèn)為自己學(xué)問高,又聰明。
“體盡無窮”,要體會這個生命,是無窮無盡的;任何人不管有知識,沒有知識,每人的生命都很寶貴,都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能夠曉得自己那個真正的生命,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那么你來入世可以為應(yīng)帝王了。“而游無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朕就是“我”,古人的吾、余、我、朕都是同樣的字。古代這個朕字也是代表我,中原、西北高原一代的音,現(xiàn)在念成朕啦,而游無朕,就是無我,做事處事都要無我。
“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
這樣一來,這個人生有什么意思呢?大有意思!因為這樣的人,才真認(rèn)清楚自己的人生,才會尊重自己的生命。“盡其所受乎天”,上天給我們一個生命,多么寶貴呢!我們要善于讓這個生命,很自然地活下去,活到我們該走路的時候趕快就跑路,不要占著位子不走。盡其所受乎天,把上天給我們這個生命很自然、很舒服、很珍惜地活下去。“而無見得”,但是,活是活下去,我們光屁股來的,最后走的時候還是光光的走。赤裸裸的,來去無牽掛,而無見得,也沒有什么屬于我的,一切都?xì)w之自然。不但外物是天地生的,最后還歸于天地,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肉體,也是天地生的,最后也要還之于天地,這是自然之理!耙嗵摱选,就是很空靈,很自在的,生活在這個世界。
你不要看著容易,覺得這個道理很有意思,你就是做不到!我們?nèi)松,我?jīng)常說有十二個字:“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边@就是我們?nèi)。這十二個字是我的咒語,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你看莊子這些道理,我們一聽非常有理,只是做不到。要怎么樣才能做得到呢?對不起,從《逍遙游》第一篇開始,就要有這個道的修養(yǎng);有這個道的修養(yǎng),才能真正做到這樣,所以說很難。相反的說,你如果在道理上認(rèn)通了,一個人沒有道的修養(yǎng),但是能夠做到這個樣子的話,至人之道也都得到了,自然就會成功了。所以正反是一樣的道理。現(xiàn)在莊子做結(jié)論。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應(yīng)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边@是道的最高境界。至人,得道的人,“用心若鏡”,心如明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這樣。所有事物到鏡子前面一照,一定有影像,但是如夢如幻。鏡子照人,你馬上就體會那個境界。自己看鏡子里頭的我,立刻會忘掉自己這個身體;不過要注意,不要?,如果晝夜看鏡子,只要七天七夜,這個人馬上會離開這個身體了。這個不是絕對,而是非?赡,這是道家有的一個法門。這個法門不能輕易用,一個人在鏡子里看自己,只要看鏡子的影子,就體會到我們現(xiàn)在這個生命,的確是如夢中生。
現(xiàn)在這個秘訣露了,本來不露的,被一位朋友問了半天,才說出來,他去一試驗,也體會進(jìn)去了。所以用鏡子處世,這個道理是什么呢?就是叫我們處世做人,有八個字“物來則應(yīng),過去不留”;照鏡子就有,一切事物過去了,鏡子不留痕跡,這個就是佛家講的大圓鏡智了,也就是明鏡亦非臺的道理。“不將不逆”這四個字,儒家程明道《定性書》也用上,得道人處這個世界,不將不逆。既不執(zhí)著,也不歡迎,也不拒絕。你說我今天倒霉,遭遇一件很不痛快的事情,其實也沒有什么倒霉,你天天都很舒服啊,不差一件不痛快的事情,否則生活太單調(diào)了。那個不痛快來了也不拒絕,因為人需要一點不痛快點綴,不痛快過后來個痛快,你不曉得多高興呢!所以一定要這么調(diào)劑一下。
“應(yīng)而不藏”,就是鏡子照東西一樣,物來則應(yīng),過去不留,心中不藏。因此一切恩怨是非,過去不留;不是沒有是非善惡,而是過去不留,此心很平靜。“故能勝物而不傷”,能修養(yǎng)到這樣才能入世。這一段很重要,尤其現(xiàn)在工商業(yè)的社會,大家生活忙碌,自己已經(jīng)不是一個真人了。我們這些在工商業(yè)時代的人,二十一世紀(jì)的人,父母生下來那個人,一長大,那個原來的人跑掉了,后來活著的是假人,不是至人;都被物質(zhì)環(huán)境忙碌得昏了頭。要想真抓住自己是個人,應(yīng)付二十一世紀(jì)的時代,必須要懂莊子這一段《應(yīng)帝王》,入世能夠“勝物”,不被物質(zhì)所打垮,不被物質(zhì)環(huán)境所誘惑!皠傥锒粋,不會傷害到自己,我還是我。
這一段就是《莊子》的精彩部分,我們平常研究《莊子》,一翻開來,總把一條魚變成大鵬鳥,看起來很精彩,其實那個一點都不精彩!那是電影廣告,是序幕,真正的精彩在《應(yīng)帝王》這一段,把出世之道,入世之道,都講完全了。
文|據(jù)德健心,如有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