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心學很有名,很多人對那句“心外無物”也都耳熟能詳,不過多數(shù)人對心學的了解可能也就止于此,至于心學的實際用處,就更是知之甚少了。
王陽明心學的精華是什么?
圣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這就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所在。
王陽明認為:人人皆有良知。所謂良知,包括了良和知兩方面的內容。也就是與生俱來的良心,或者說惻隱之心,和與生俱來的智慧。進一步說:良知,就是人人本來具有的清凈光明的本心。
良知來自本心,無需外求,不假外物。唯有致良知,才能識本心。識本心,才能見自性。見自性,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能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成功的人生無需謀劃
問:“圣人應變不窮,莫亦是預先講究否?”先生曰:“如何講究得許多?圣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語出《傳習錄》
問:圣人那么厲害,無論什么情況都難不住他,是不是預先算計好呢?
王陽明答道:哪有那么多的謀劃和講究?圣人心如明鏡,就是一個原則:不犯糊涂。保持清凈的本性和初心,跟著這個感覺走就對了,
換言之,成功的人生無需謀劃。王陽明這句話,可以說一語道破天機,那么,王陽明何出此言,其中有何玄妙呢?
我們知道,歷史上最擅長謀劃的非鬼谷子莫屬。鬼谷子徒弟眾多,最有名的當屬商鞅,蘇秦,張儀,龐涓,孫臏這幾個,但是這些人下場不用說都知道,幾乎沒有落得好下場的?梢赃@么說:這些徒弟自以為心機重重,高深莫測,其實就是受人利用,任人擺布的棋子而已。
太多算計,過多的專注于計謀權數(shù)話術,工于心計琢磨,本來是想著操控別人,沒想到到頭來,不過是給自己挖坑設套而已
不要以為別人都是傻子,一心想套路別人,豈不知別人也正算計著套路你,你有所圖、有所求,必然兵行險著,可能就誤入陷阱。
讀過三國的都知道群英會蔣干中計這個案例,曹操和周瑜在赤壁僵持不下,曹操的謀士蔣干是周瑜的同學,這個人自詡話術了得,擅長勸服游說,自告奮勇要去勸降周瑜,沒想到周瑜技高一籌,先設宴招待,立下“但敘朋友交情”,不提“軍中之事”的規(guī)矩,封住蔣干的口。然后,進一步向蔣干顯示:江東英雄輩出,豪杰云集,兵精糧足,實力非凡,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言下之意,我混的這么好,你就別指望我跳槽了,斷絕蔣干說降的念頭。
這樣一來,蔣干就算無功而返,大不了白來一趟。但是,這家伙蠢吶,周瑜這一番舉動,擺明是把你蔣干摸清看穿,蔣干若有自知之明,就應該迅速離開,別和人家糾纏了,你那點小九九在人家周瑜眼里,簡直就是小兒科,沒想到這家伙還自作聰明,偷了周瑜的密信,本來是策反來了,結果中了反間計。
我們都知道鬼谷子話術是捭闔,什么引導對方先開口,知道他的意圖,但是如果對方是深算老謀之人,他就是聲東擊西,欲擒故縱,故意透漏給你錯誤的信息,你說你危險不?
所以說,什么捭闔,什么計謀,這個年代,基本不管用了
這是個規(guī)則的時代,不管什么平臺,什么圈子,你玩心眼可以,如果不守規(guī)則,你就一定會出局,還是那句話,別把別人當傻子,很多時候,不是你精明,而是對方故意裝糊涂,僅此而已。
那么話說回來,如果交談的時候,對方撲朔迷離,拿捏不準,怎么辦?——很簡單,以不變應萬變,這個不變就是道,就是規(guī)律,就是法則。
不生事端,就不會節(jié)外生枝。不亂說,不亂動,可以多問,不要急于表態(tài),也不要急著闡明觀點,等待對方先沉不住氣。如果雙方都拖著,顧左右而言他,那么干脆直接切入主體,從共同利益做切入點
沒有突破口,就一定藏而不露,不要讓對方摸清你的底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亂說,不亂動。記住,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怎樣實際運用
圣人之心如明鏡,圣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
明,老子在《道德經》里面說:自知者明。四書之首《大學》開篇就寫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那么,明是什么?所謂明,就是清醒不糊涂,通透清澈,沒有私欲,沒有急功近利。這個明,就是原本的自己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或者說,自性的光明
你的身心保持在這個狀態(tài),就可以怎么樣?——無往不利,無物不照,你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質,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蒙蔽得了你,也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生活或者工作,職場或者商場,以不變應萬變,用這個思路,可以解決一切實際問題。
很多人,熱衷于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什么計謀,策略,技巧,熱衷于各種名人講座、成功學,天真的以為學了這些東西,就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處境別開生面,其實大錯特錯
你不知道下一秒自己身上會發(fā)生什么事,不知道別人會發(fā)生什么事,很可能一個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發(fā)狀況,就把你全盤的計劃打亂,別人隨隨便便打來的一拳,讓你不知道怎么招架,因為他不按套路打,你就拿他沒辦法
所以說:不要計劃,計劃沒有變化快;不要謀劃,人有千算,天則一算,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葬送自己的大把大把,主觀愿望,和客觀存在,永遠是不可調和的
我們的心,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維護自己的利益,總以為學來一些知識,掌握了一些計謀,別人就變成傻子了,世界從此由自己擺布了,這不是癡人說夢是什么?
最厲害的招式,就是沒有招式
沒有招式,不是等著挨揍,而是見招拆招,隨機應變
莊子說:得于心應于手
王陽明說:致良知。聽憑自己的良知,跟著本心本性走
佛家講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正等正覺,道家的清靜而無為,中庸所謂“致中和”
都是要你化掉自己身上所有的外力,即包括外界施加的,也包括自己施加的,這些外力通通擱一邊。人心去,道心生
命運不僅僅是定數(shù),還有變數(shù),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shù)的變量向你靠近
所以你不必謀劃,沒有用的,你只要堅持原則,堅持規(guī)則,堅持法則,任何時候,絕對錯不了
隨感而應
成功者所以成功,不是一開始就規(guī)劃好的,大多數(shù)都是很偶然,很意外的結果。
包括那些叱咤風云的大佬,他們的主營業(yè)務和最初的創(chuàng)業(yè)方向并不一樣。比如李嘉誠開始干什么?做塑料花的,王永慶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是賣大米,都是做著做著遇到合適的機緣,靈機一動,適時調整,順勢而為,見機行事,他們的成功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固定的套路,很多時候都是臨場發(fā)揮。
所以,即便你和他擁有同樣的資源,同樣的時間地點,做同樣的事情,但是不一定有同樣的成就。
再比如馬云,開始干什么?做翻譯社。沒做起來,干黃了。后來又背大包鼓搗小商品,干賠了,接觸互聯(lián)網純屬意外偶然?梢哉f,誤打誤撞的成分多一些,生逢良時,敢闖敢干,再加上領先一步,他的成功,離不開這些因素,馬云的成功其實并沒有什么必然性,所以他的勵志雞湯聽聽就好,不必效仿。
國學大師馮友蘭對那些經常算計人生的人告誡說:“你最好不要操心。你的根本錯誤就在于找個道理打量計算著去走。你不打量計算著去走,就全對了。人自然會走對的路,原不需你操心打量的。遇事他便當下隨感而應,這隨感而應,通是對的。要于此外求對,是沒有的!
也就是說,凡事不要思慮過度,謀劃太多,應該審時度勢,走一步看一步,想那么多沒有用,看得遠固然好,但是很可能看的不對。堅持原則,保持清醒,抓住當下稍縱即逝的機遇,才有可能扭轉局面,一蹴而就。
來源:悅讀國學(百家號)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