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韻何如,文雅風流,王謝輩人”,與瑯琊王氏并稱“王謝”的陳郡謝氏,是晉代世家大族的代表。與瑯琊王氏不同的是,陳郡謝氏是一個晚起的世家,被時人視作“新出門戶”,根基并不深厚。直到淝水之戰(zhàn),謝安、謝玄叔侄以少勝多,扭轉(zhuǎn)乾坤,保全晉室有功,家族地位陡升,與瑯琊王氏并列。
正如錢穆先生所言,一個家族的興盛,絕非全部依賴外在之權(quán)勢與財力,更非故作玄虛的高談闊論,而是仰賴良好的家教門風。謝氏家風的塑造者便是一代名相謝安,四十歲出仕之前,他一直隱居東山,與文人雅集,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東山集會”。因謝氏兄弟多在外為官,忙于公務,謝安便擔起了教育謝氏一門子弟的重任。
謝安非常重視家風的傳承,尤其注重從人格思想、人生抱負等方面教育子弟。一次,他問眾子侄如何規(guī)劃人生理想,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提問,實則寄予了自己的殷殷期望。
謝玄回答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階庭耳!钡玫搅酥x安的贊許,他希望子侄都有“芝蘭玉樹”的品格,而“生于階庭”則表明了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與家庭榮譽息息相關(guān)、緊密相連。“芬芳起于椒蘭,清響生乎琳瑯”,正人君子必須具備高尚美好的品德。
《晉書·謝安傳》稱謝安“處家常以儀范訓子弟”,點出了謝氏家風特點,也是謝氏家族保持興盛的方法之一。謝家看似重自然,倡導玄風,其實骨子里還是以儒家“儀范”訓導子弟。
謝安常教育子侄:“賢圣去人,其間亦邇!笔ベt與一般人的距離并不遠,也就是人人可為堯舜,人和人的才能或許相差很大,但在道德上是可以朝著“完人”的目標去做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謝安對子弟的教育不是一味苛責,而是順隨人性,以相開悟,以德教人。
謝安見侄子謝玄喜歡佩戴紫羅香囊,這種脂粉氣很濃的物件,在當時貴族青年中很流行,謝安怕他玩物喪志,又不想傷害他的尊嚴。于是,他以和謝玄打賭的形式,巧妙地贏得香囊,當面燒毀。這種啟發(fā)式教育,屬于不言之教,可謂煞費苦心。
謝安的哥哥謝據(jù)曾經(jīng)上屋頂熏老鼠,一時傳為笑談。謝據(jù)死后,兒子謝朗聽人說起此事,但并不知道那人就是自己的父親,不止一次跟著譏笑。為了不損害侄子的自尊,又能阻止他不再譏笑父親,謝安借和他談心時,提起這件事說:“外人常以上房熏鼠這件事毀謗你父親,還說他與我一起干的這事!敝x朗聽后,異常羞愧懊悔,閉門不出一整月。
這種啟發(fā)式的教育還有很多,再如,每逢賞賜臣僚,晉武帝司馬炎給尚書吏部郎山濤的東西總是很少,這一現(xiàn)象引起當朝人物的熱議。謝安也以此提問點化子侄,謝玄回答說:“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意思是大概因為他的欲求不多,從而使給予者不覺得給的少。謝安深以為然。
謝安的夫人曾批評他沒有盡到教育兒女的責任,他回答說:“我常自教兒。”中國有句老話,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話教,三等人用棍教。謝安的教育方法便是以身作則,以獨特的方式于潛移默化中影響、教育子女,比眼教、話教、棍教更上一個層次。歷史的發(fā)展證明了謝氏家風的成效,叔侄二人在淝水之戰(zhàn)中扭轉(zhuǎn)乾坤,使國家轉(zhuǎn)危為安。
謝安不但以身作則,以仁德教化子侄,而且不失時機地讓子侄跟外人學習,例如經(jīng)常帶著他們參加學術(shù)辯論。名僧支遁和謝安交好,二人常常一起辯論學問,一次,尚未成年的侄子謝朗大病初愈,身體還很虛弱,參與了他們的辯論,與支遁越辯越烈。謝朗母親王夫人站在屏風后聽他們辯論太激烈,怕謝朗身體吃不消,一再派人叫他回去,而謝安卻留住謝朗。最后,王夫人不得不露面,流著眼淚把謝朗帶了回去。可見,謝安在培養(yǎng)子弟上,是不遺余力的。
謝安與賢達評鑒人物時事,也讓子侄旁聽。一次,他問李弘度:“你伯父李平陽和尚書令樂廣相比怎么樣?”李潸然淚下,說:“恐怕難以將二者相比。趙王叛逆篡位,樂廣親自進皇帝玉璽。過世的伯父為人方正,恥于處身亂朝之中,竟至服毒自殺。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并不是我偏愛伯父才如此說。”謝安轉(zhuǎn)身對謝玄、謝朗說:“有見識的人果然不出所料!敝x安用意很深,故意出此問題,讓忠臣之后親自回答,借此教育、感化子侄。
中書令王獻之去拜訪謝安,恰巧習鑿齒在座,兩人理應同座?墒,因王氏是一流世家,看不上寒族出身的習鑿齒,所以不肯和他同座。王獻之走后,謝安對謝朗說:“看見了吧,子敬(王獻之字子敬)向來清高,只是太做作了,過分矜持,有損自然天成的本質(zhì)。”言外之意,做人可不要像王獻之那樣高傲。
一流的世家大族,必是一流的文化世家,謝安同樣注重子弟的學識修養(yǎng),謝家的文學雅集尤為后人津津樂道。
一次,在一個寒冷的落雪之日,謝安召集子侄,講論文章義理。不一會兒,雪下大了,謝安興致勃勃地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子謝朗對曰:“撒鹽空中差可擬!薄叭鳆}”是晉代社會的一種風俗,每逢不吉利或?qū)⒓佑形kU的事之前,向空中及身上撒鹽,以避邪氣,祛除不祥。顯然此句毫無文學美感,這時,侄女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開懷大笑,認為一個撒鹽,一個柳絮,文學意境高下立判。
還有一次,謝安問眾子侄:“《毛詩》中哪句最好?”侄兒謝遏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敝x安不以為然:“謨定命,遠猷辰告。我認為此句最有風雅之人深遠的意趣!
在優(yōu)良家風與學風的引導下,謝氏家族文武兼修,培養(yǎng)出了許多文化大家,如謝萬、謝道韞、謝靈運、謝朓等等,人才濟濟,成就了許多文壇佳話。據(jù)史籍記載,謝家子弟幾乎人人能文,謝混、謝靈運、謝朓更是山水文學的代表人物,為唐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本文原載于《學習時報》(作者趙威),圖源網(wǎng)絡,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