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作為一代大學者,平生鉆研學問而無窮盡,他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營生計,不交權貴,不慕榮華,不圖享受,平日深居簡出,生活簡樸,雖交游不廣,然與同時代之學術界人士有廣泛接觸,做學問是他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業(yè),他以其杰出的貢獻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著獨特的地位。
來源 | 誰最中國
圖片 | 來自網絡
1924年秋,清華學校正在籌辦“國學研究院。”校長曹云祥希望聘請胡適進入國學院,擔任其中一位導師。但胡適卻拒絕了:
“非第一等學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導師,我實在不敢當。你最好去請梁任公、王靜安、章太炎三位大師,方能把研究院辦好!
梁任公,就是攪動“戊戌變法”的梁啟超;
章太炎,更是大名鼎鼎的國學大師;
王靜安,就是最神秘的王國維。
就這樣,王國維進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和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并稱為“清華四大導師!
陳寅格、王國維、趙元任、梁啟超
這所研究院有多牛?
存在的4年中,畢業(yè)生僅僅70余人,但是質量非常之高,有50余人都成為中國人文學界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也因此桃李滿天下。
1926年夏,清華研究院第一屆學生畢業(yè)時師生合影于清華園 前排右5起:趙元任、王國維、梁啟超、梅貽琦
這位中國近代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著述四十余種,都是后人含義超越的學術經典。其中《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影響力巨大。
陳寅恪先生評論他:“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是他一生的寫照。
讓我們一起品味這位大師的留下的經典文字。
01
人生三境界
王國維用古人的詞句,點破人生的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02
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為“完全”的人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
何謂完全之人物?謂人之能力無不發(fā)達且調和是也。
人之能力分為內外二者:一曰身體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發(fā)達其身體而萎縮其精神,或發(fā)達其精神而罷敝其身體,皆非所謂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與身體必不可不為調和之發(fā)達。
而精神之中又分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
對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
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備真美善之三德,欲達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
前些年在網上走紅的“史上最牛畢業(yè)證”,畢業(yè)證的主人叫李鴻樾,“清華學校研究院”畢業(yè),因畢業(yè)證書的導師欄里赫然寫著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李濟等五位國學大師,而被網友驚呼為“史上最牛的畢業(yè)證”。李鴻樾是瀏陽人,曾在長郡中學、瀏陽公學等校任教或任職。
03
人不可無知識
人茍欲為完全之人物,不可無內界及外界之知識,而知識之程度之廣狹,應時地不同。
古代之知識至近代而覺其不足,閉關自守時之知識,至萬國交通時而覺其不足。故居今之世者,不可無今世之知識。
知識又分為理論與實際二種;溯其發(fā)達之次序,則實際之知識常先于理論之知識,然理論之知識發(fā)達后,又為實際之知識之根本也。一科學如數學、物理學、化學、博物學等,皆所謂理論之知識。至應用物理、化學于農工學,應用生理學于醫(yī)學,應用數學于測繪等,謂之實際之知識。理論之知識乃人人天性上所要求者,實際之知識則所以供社會之要求,而維持一生之生活。
04
道德關乎福祉
有知識而無道德,則無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會之安寧,未得為完全之人物也。
夫人之生也,為動作也,非為知識也。
古今中外之哲人無不以道德為重于知識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無不以道德為中心點。
蓋人人至高之要求,在于福祉,而道德與福祉實有不可離之關系。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愛敬人者反是。
如影之隨形,響之隨聲,其效不可得而誣也。
王國維與宮內同僚們合照,照片中還有羅振玉、陳寶琛、鄭孝胥、朱益藩等諸多名流
05
有我與無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無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06
人要有嗜好
人心之活動亦夥(注:huǒ,“多”的意思)矣。食色之欲,所以保存?zhèn)人及其種姓之生活者,實存于人心之根柢,而時時要求其滿足。然滿足此欲,固非易易也,于是或勞心,或勞力,戚戚睊睊,以求其生活之道。如此者,吾人謂之曰“工作”。
工作之為一種積極的苦痛,吾人之所經驗也。且人固不能終日從事于工作,歲有閑月,月有閑日,日有閑時,殊如生活之道不苦者。其工作愈簡,其閑暇愈多,此時雖乏積極的苦痛,然以空虛之消極的苦痛代之,故茍足以供其心之活動者,雖無益于生活之事業(yè),亦鶩而趨之。如此者,吾人謂之曰“嗜好”。雖嗜好之高尚卑劣萬有不齊,然其所以慰空虛之苦痛而與人心以活動者,其揆一也。
07
真正的學問
今之言學者,有新舊之爭,有中西之爭,有有用與無用之學之爭,余正告天下曰: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學之徒,即學焉而未嘗知學者也。
08
于文學中求慰藉
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
余知真理,而余又愛其謬誤。
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
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漸由哲學而移于文學,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
獨上高樓 · 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圖片
王國維學問廣而深,從甲骨、考古到邊疆地理,從蒙古史到詞曲,都有超邁前人的造詣。梁啟超稱王國維的學術貢獻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絕學”,魯迅除對他的老師章太炎甚為信服外,贊佩的人唯有王國維,說“談到國學,他才可以算是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
他是中國文化最后的堅守者
在那個人人都向“美麗自由”的西方世界看齊的年代
只有王國維在人群中逆行而上
向世界證明——
中國的學問,一樣很精彩
本公眾號充分尊重原作者的合法權益及相關利益,如所發(fā)布文章的原作者對其文章內容的使用或轉載存在爭議,請直接聯系:Hi-zixun,我們將及時按照作者意愿予以更正或刪除。
來源 | 誰最中國
圖片 | 來自網絡
投資與洽談可添加
小編達達微信:“Hi-zixun”
閱讀原文關注更多
華友生活精彩資訊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