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家的字畫一直是收藏界的熱門品種,近來,古代狀元、進士的書畫作品也受到收藏界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與追捧。中國古代狀元、榜眼、探花多能書善畫,清代114名狀元中,就有44名長于書法繪畫,如乾隆進士劉墉,光緒狀元張謇、劉春霖,同治狀元陸潤庠等人,不僅是政府官員,還是當時的名書法家。這其中,陸潤庠的書法以清華朗潤為特色;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xué)大家;而劉春霖則以小楷最為出色,他的小楷筆力清秀剛勁,深得時人推崇。在當時,這些狀元、進士的書法作品就已為世人所珍。
中國自隋代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以來,即使布衣平民只要努力讀書都能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科舉制度直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才宣布廢止,歷代封建王朝實行了1000多年。根據(jù)車吉心主編的《中國狀元全傳》記載:從唐朝到清朝大約產(chǎn) 生了文、武狀元777人。還有一些人因資料缺失而失傳。
科舉制度為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選拔了大量人才。特別是到了明、清兩朝,民間的普遍心態(tài)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施行科舉制的時候,要想走科舉之路,參加科舉的文士不僅 要文章好,書法也要好,“烏黑、圓潤、方正”即標準,也就是被后人稱為僵化了的“館閣體”。如清乾隆時期的王杰、秦大士、于敏中這些狀元的書法都寫得端莊 敦厚,一絲不茍。
近十年來,這些狀元、進士的書法價格一路看漲,很是受到藏家的青睞。筆者以為:就書法水平而言,狀元、進士大多數(shù)寫得中規(guī)中矩,正宗的館閣體,并無多大特別之處,像張謇這樣的狀元后來有了較大的變化,具備自己書風(fēng)的并不多見。狀元書法之所以越來越熱,還是當下人們對 功名崇尚的一種心理使然。比如說,每年高考完畢,各地推出當?shù)氐母呖紶钤,各種媒體的宣傳力度之大都是有目共睹,影響很大。確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對個人和家庭、家族而言,高中狀元都是無上榮耀的。而古代狀元、進士的各種傳奇勵志故事至今還深深影響著當代社會和當代人的心理。由此來看,收藏界對 狀元、進士書畫作品的垂青和喜愛就不奇怪了。
但也有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當下的收藏界,專門收藏狀元、進士書畫的藏家為數(shù)并不多,狀元、進士的書畫精品的價格遠低于當代藝術(shù)品,其價值還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
發(fā)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