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張久賓用鼻尖敲出的詩句打動,我們的編輯將這些用心寫就、得來不易的文字謄抄了下來,與讀者分享。
“我的哈達(dá)
伸展開是一條
能尋回最純真的自己的路
聚攏來是一朵
會祝福來過這方土地的
每一個人的云……”
第一次在報紙上讀到兒子的詩
張永貴震驚得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首詩的作者
張永貴的兒子
名叫張久賓,今年34歲
出生3個月后
他便被查出患有腦癱
手腳不聽使喚、無法站立
甚至難以清楚地表達(dá)自己
“雖然沒有健康的身體
俊秀的相貌,流利的語言
但我不氣餒
因?yàn)槲矣幸活w快樂的心……”
對于張久賓來說
用鼻尖代替指尖
敲擊鍵盤創(chuàng)作詩歌
彌補(bǔ)了他無法與人交談的遺憾
小時候
從山東聊城莘縣柿子園鎮(zhèn)
曾橋村的老家出發(fā)
張久賓跟著家人
多次到城里求醫(yī)
病情卻不見起色
“這種情況沒辦法獨(dú)立上學(xué)
到了學(xué)校也跟不上趟……”
父親張永貴讀過高中
面對處處需要人照顧的兒子
他有一個樸素的想法
“人不能不學(xué)習(xí)!”
張永貴從集市上買了粉筆
拼音字母表、字典……
用家里的木門當(dāng)黑板
從最簡單的內(nèi)容開始
一點(diǎn)點(diǎn)教兒子認(rèn)字
家里人為了方便張久賓打字,把常用字的九宮格輸入法方式用粉筆寫在了門后。
那時候
帶字幕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
最受家里人歡迎
因?yàn)閺埦觅e可以
一邊聽標(biāo)準(zhǔn)的發(fā)音
一邊看字形
將音與字對應(yīng)起來……
就這樣,從一字不識
到大致能看懂報紙
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13歲時,張久賓接觸了詩歌
一開始,張永貴
會站在一旁幫著舉書、翻頁
后來兒子學(xué)會了
將書攤在桌子上
用下巴和鼻尖搓書翻頁
看得入迷時,連吃飯都顧不上
“我就在他旁邊守著
盡量不出動靜。
我不懂文學(xué)
但我知道別人
寫的那些山和水
給了他希望!張永貴說
日復(fù)一日的陪伴
讓父子之間心靈相通
詩歌如黑夜里的燈
點(diǎn)亮了這戶農(nóng)家
2014年春天
張永貴意外收到
聊城當(dāng)?shù)匾患颐襟w
寄來的100元稿費(fèi)
這才知道兒子開始寫詩了
那陣子,張久賓
得到了一臺舊按鍵手機(jī)
他通過鼻子摁鍵
學(xué)會了打字
他不知疲倦地
創(chuàng)作表達(dá)和投稿
像是要把以前沒說出來的話
一股腦補(bǔ)上
沒多久
他的鼻子被磨破了皮
手機(jī)按鍵也磨花了
父親一直留著那兩本被張久賓翻爛的字典和按鍵被磨光的舊手機(jī)。
“文字讓我知道了
身體缺陷不是放飛夢想
收獲夢想的障礙
文字讓我看到了
生命的晴朗多彩
文字是朝陽,是春風(fēng)。”
這是張久賓
打在手機(jī)備忘錄上的一段話
這兩年,張久賓換上了
智能觸屏手機(jī)
由于鍵與鍵之間挨得近
鼻子太用力
會誤觸到其他字符
他反復(fù)練習(xí)
掌握了鼻尖輕觸屏幕的技巧
他不急躁
他早就知道急躁沒有用
張永貴今年67歲了
每天早晨
他把和自己差不多沉的兒子
從床上抱到輪椅上
將充好電的手機(jī)
或平板電腦拿到他面前
天氣好的時候
推他到院子或村口轉(zhuǎn)轉(zhuǎn)
平板電腦和家里大量的書
都是當(dāng)?shù)攸h委政府
為幫助張久賓寫作捐贈的
莘縣殘聯(lián)還為這位詩人
量身定制了帶寫字桌的輪椅
“想告訴風(fēng)一個秘密
關(guān)于我的,關(guān)于我們”
“我喜歡秋天
不是為與落葉共舞
而是為與憂傷重逢”……
那些兒子寫在詩歌里的私語
張永貴從不追問
他只知道,既然兒子愿意寫
就該全力支持
“日子里還好有詩歌!
用鼻尖代替筆尖
張久賓已累計
創(chuàng)作詩歌近千首
其中部分得到刊發(fā)
收到的稿費(fèi)
也有5000多元了
他還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
加入了不少詩歌交流群
收獲了很多鼓勵
詩人臉上的笑模樣變多了
詩歌也為辛勞的父親
帶來撫慰——
張永貴從未清晰地
聽張久賓喊過一聲爸爸
但他在兒子的詩里“聽”到了
“此生,唯一最拖延的話語
是對你說
我愛你,我的父親!
采訪臨近結(jié)束
輪椅上的詩人歪了歪頭
示意自己有話要說
他低頭用鼻尖打開手機(jī)
認(rèn)真地打下:
“謝謝你來采訪我”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