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500年前中國即有了種植蕎麥的記載,《詩經(jīng)》中有“視爾如荍,貽我握椒”的詩句,荍即蕎麥,說明距今2500年左右,我國已種植蕎麥了。
在陜西省咸陽市馬泉西漢墓和甘肅省武威縣磨嘴子?xùn)|漢墓中均出土了蕎麥實(shí)物,距今已2000年左右。
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shù)·大小麥第十》附有瞿麥,據(jù)孟方平考證,瞿麥即蕎麥。文中對蕎麥的播種期、播種量、產(chǎn)量水平、加工及食用方法和易落粒的特性都作了明確記載。
但是真正開始大范圍普及種植的時間是在唐朝。唐詩“獨(dú)出門前望田野,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村夜》);“日暮飛鴉集,滿山蕎麥花”(溫庭筠《題盧處士山居》)生動地描述了當(dāng)時大面積連片種植蕎麥的景象。宋元時期, 蕎麥?zhǔn)侵饕Z食作物之一。
明代以后, 隨著從國外引進(jìn)玉米、甘薯、馬鈴薯等高產(chǎn)作物, 并在我國快速推廣, 蕎麥的種植面積逐年減少, 變?yōu)橐环N救荒作物和填閑作物。
蕎麥花的花期是在8~9月份,開花時間可以持續(xù)一個月左右,它喜歡在潮濕通風(fēng)而且陰涼的環(huán)境中生長,不耐寒也受不了高溫環(huán)境,
蕎麥花對光照的要求是很高的,養(yǎng)殖的時候接受的光照越充足,后期蕎麥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就會越高,蕎麥花在凋落以后就會長出可以食用的蕎麥來。
蕎麥花的花語是令人懷念的往事,在我國的西南山區(qū),有一個以蕎麥為主食的彝族地區(qū),在他們的方言里,蕎麥和思念兩個詞的發(fā)音是很相近的,所以蕎麥花就有了想念故人以及懷念過去美好的回憶這類意思,是一種飽含豐富情感的花卉。
1、《村行》
王禹偁〔宋代〕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2、《村夜》
白居易〔唐代〕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dú)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3、《題盧處士山居》
溫庭筠〔唐代〕
西溪問樵客,遙識楚人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隨雨暗,一徑入云斜。
日暮飛鴉集,滿山蕎麥花。
4、《奉新道中》
蔡燮昌〔清代〕
衰草長松一徑斜,隔溪云水罨山家。
西風(fēng)影里夕陽白,開遍野田蕎麥花。
5、《秋曉出郊二絕句》
楊萬里〔宋代〕
初日新寒政曉霞,殘山剩水稍人家。
霜紅半臉金甖子,雪白一川蕎麥花。
6、《書所見》
鄭汝美〔明代〕
蕎麥花開蛺蝶飛,香粳穗重雉雞肥。
樵童云里挑薪去,牧子風(fēng)前弄笛歸。
7、《平原道中》
王德爵〔清代〕
遠(yuǎn)朝岱岳過城東,驢背吟哦句未工。
蕎麥花鋪殘雪白,疏林棗映夕陽紅。
人煙漸見荒村里,蛩語偏驚客路中。
此去平原有公子,人情可與古時同。
8、《秋日山行》
徐熥〔明代〕
行盡空山日未斜,隔林煙火見人家。
澗邊小犢眠衰草,風(fēng)動滿園蕎麥花。
9、《送別叔銘出順承門》
劉崧〔元代〕
送客出城秋已涼,太行南上楚天長。
順承門外斜陽里,蕎麥花開似故鄉(xiāng)。
10、《別九華山二絕》
吳兆〔明代〕
復(fù)嶺重巖出路賒,漸看龍口有人家。
行行數(shù)里猶回首,秋雪滿山蕎麥花。
轉(zhuǎn)載 云端讀書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