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字詩,即拗體律詩,是指律詩中出現(xiàn)了拗句的現(xiàn)象。拗,簡單來說,就是應(yīng)該用平聲字的地方結(jié)果用了仄聲字,或者應(yīng)該用仄聲字卻用了平聲字。
今人學(xué)律詩,常常因拗體與救拗而疑惑。我們?nèi)腴T時都會學(xué)習(xí)王力先生關(guān)于這方面的論述。而最早進行比較全面總結(jié),又流傳至今的,就是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第25卷的解讀:
拗字詩,在老杜集七言律詩中謂之吳體。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體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沒,雖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五言律亦有拗者。《瀛奎律髓》
宋末元初的方回不是第一個提到拗體的詩人,宋朝魏慶之《詩人玉屑》對于黃庭堅的拗句就做過解讀,苕溪漁隱胡仔更早指出黃庭堅的拗句其實是學(xué)習(xí)杜甫。再早一些,唐朝詩人王睿在《炙轂子詩格 》中提到過“訐調(diào)體”,即拗體。
因為很多古籍沒有保存下來,所以我們看不到太多的唐人關(guān)于拗體的論述。下面結(jié)合方回選錄的幾首五律,我們來看一下唐宋人的拗體律詩。
一、半拗體 《已上人茅齋》杜 甫已公茅屋下,可以賦新詩。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遲。
江蓮揺白羽,天棘蔓青絲。
空忝許詢輩,難酬支遁辭。
關(guān)于這首詩的拗句,方回指出:
入字當平而仄,留字當仄而平。許支二字亦然。間或出此,詩更峭健。又入字、留字乃詩句之眼,與揺字、蔓字同。如必不可依平仄,則拗用之尤佳耳。如“云散灌壇雨,春青彭澤田”亦是!跺伤琛
枕簟入林僻,仄仄仄平仄,第三字,應(yīng)該用平聲,但是用了“入”這個仄聲字。于是對句的第三字,用了“留”這個平聲字。入、留,二字是句中的謂語動詞,一句之眼。
中(第一字可平仄可仄)仄仄平仄,我們稱之為半拗體,救拗的方式,就是對句第三字用平聲字。尾聯(lián)也是如此:空忝許詢輩,難酬支遁辭。
方回說,如果為了詩意的表達,卻是不能用“仄仄平平仄”的話,用“仄仄仄平仄”,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方回在這一卷收錄的賈島《酬姚校書》也用了半拗體:美酒易傾盡,好詩難卒酬。不覺入關(guān)晚,別來林木秋;另一首《早春題湖上友人新居》:勸酒客初醉,留茶僧未來。
這種半拗體句式,可以救拗,也可以不救拗。例如方回在這一卷收錄的陳師道《別負山居士》中:更病可無醉,猶寒已自和。已是仄聲字,沒有用平聲字救拗。
小結(jié):半拗體在唐律中非常多見,幾乎成了常用的律句。
二、三仄尾與三平調(diào) 《暮雨題瀼西新賃草屋》杜甫欲陳濟世策,已老尚書郎。不息豺虎鬭,空慚鵷鷺行。
時危人事急,風(fēng)逆羽毛傷。落日悲江漢,中宵淚滿床。
這首詩的首聯(lián)兩句都是拗句,方回解釋說:
濟世策,三字皆仄。尚書郎,三字皆平。乃更覺入律。豺虎、鵷鷺又是一様拗體。《瀛奎律髓》
1、三仄尾
濟世策,仄仄仄,欲陳濟世策,仄平仄仄仄,這種句式非律句。
唐律有常見的三仄尾句式:平平仄仄仄。前2字必須是平聲,例如:潮平兩岸闊。
第一個也是仄聲字(例如本詩的欲)的話,就不被認為是律句了。
2、三平調(diào)
尚書郎,平平平,注意這里的尚是平聲字,后來明朝人作詩,尚書郎也有用作是仄平平的。但是在唐宋時期,尚書郎是三平聲。
已老尚書郎,仄仄平平平,結(jié)尾三個字是平聲,被稱為三平調(diào)或者三平尾,也被認為出律,屬于古體。
方回說“乃更覺入律”,還是指第三字,出句仄,對句用平救拗。然而這首詩首聯(lián)的拗句與救拗方式,后人都不算律詩。
小結(jié),律詩中,三仄尾可以有,三平尾不可 。
3、第四字應(yīng)平實拗
不息豺虎斗,空慚鹓鷺行。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也是拗句,第四字應(yīng)該平聲,結(jié)果用了仄聲字。這種拗句最有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可以注意,這個對句的救拗,也是第三字用平聲(吹、鹓)。
小結(jié):屬于必須救拗的拗體律句。
三、錦鯉翻波 《上兜率寺》杜甫兜率知名寺,真如會法堂。
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
庾信哀雖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連遠近,且欲上慈航。
這首詩種的頷聯(lián)出句,用了錦鯉翻波句式:
此寺棟宇自齊梁至今,則所用“自”字決不可易,亦既工矣。江山有巴蜀,“有”字亦決不可易,則不應(yīng)換平聲字,卻將巴字作平聲一拗。如“詩應(yīng)有神助,吾得及春游”亦是。《瀛奎律髓》
方回認為,有、自,杜甫用得好,不可更改。自,是仄聲,仄仄仄平平(棟宇自齊梁),是正常律句。
我們看看“有”這個字。
江山有巴蜀,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后人稱之為錦鯉翻波,和三仄尾一樣,是唐律中及其常見的拗體律句。巴,如果換作仄聲字,就是三仄尾句式了。
這兩種拗句,都不影響對句,對句還是:中仄仄平平。
小結(jié),平平仄平仄,是常見的一種變格律句。
四、救孤平 《早春題湖上顧氏新居二首》賈島賈島的《早春題湖上顧氏新居》有兩首,第一首兩處用了半拗體,前面提到過。我們看下第二首:
門不當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從餐后出,多是夜深歸。
開篋收詩卷,掃床移臥衣。
幾時同買宅,相近有柴扉。
這首詩就是正常的五言律,不過方回卻特別提到了第六句:
前句不拗,只“掃床移臥衣”拗一字,“掃”字既仄,即“移”字處合平,亦詩家通例也!跺伤琛
前句不拗,指出句正常:開篋收詩卷,中仄平平仄。這是正常的律句。
只“掃床移臥衣”拗一字,指第三字“移”用了平聲字,如果出句是拗句,對句用“中平平仄平”,是為了救拗,前面提到的半拗句,和“第四字應(yīng)平實拗”,都是用“中平平仄平”救拗。
但是這首詩出句不是拗句,對句用普通的“平平仄仄平”即可。但是因為第一字用了仄聲字“掃”,所以會成為“仄平仄仄平”,這就是常說的孤平句了。
孤平和三仄尾一樣不是律句。所以第三字一定要用平聲字,這就是方回指出“移”,是為了“掃”,成為:仄平平仄平,避免孤平,這是“詩家通例”。
方回雖然沒有提到孤平這個叫法,但是指出了救孤平是“詩家通例”。
小結(jié),孤平非律句,必須避免,需要改為:仄平平仄平。
五、出句全仄 《次韻答高子勉》黃庭堅雪盡虛檐滴,春從細草回。
德人泉下夢,俗物眼中埃。
久立我有待,長吟君不來。
重玄鎖關(guān)鑰,要待玉匙開。
方回選了黃庭堅兩首拗體五律,關(guān)于這一首,方回解讀道:
以“我”對“君”,雖非字之工者,亦見拗句之健。
久立我有待,仄仄仄仄仄,五個字都是仄聲字。黃庭堅另一首《次韻楊明叔》首句為“全德備萬物”,平仄仄仄,這兩個句式,可以統(tǒng)一看作:中仄仄仄仄,
這種句式的救拗,也是對句救拗,我把這個救拗的句式稱之為救拗萬能句式:中平平仄平。中,代表可平可仄。
小結(jié): 用于必須救拗的句式,記住這一種即可,中平平仄平。
結(jié)束語我提到的三仄尾和錦鯉翻波,是唐律中常見的變格律句,不僅僅說唐朝人平時作詩常用,即使在試貼詩中,也可以見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這篇文章:《唐朝的科舉考試中,作格律詩時,允許出現(xiàn)三仄尾和錦鯉翻波嗎?》
方回提到的這幾種拗句形式,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xué)》中都總結(jié)過。但是關(guān)于三平調(diào)的結(jié)論不同。
中平平仄仄的3種變格中,《漢語詩律學(xué)》中認為三平調(diào)不屬于律句,錦鯉翻波和三仄尾(前2字必須平聲)屬于律句,無須救拗。
半拗體可救可不救,必須救拗的拗句稱為大拗,都被認可為律句。
結(jié)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為今天作業(yè),拗字類五律習(xí)作78《詠梅》
今冬未覺冷,忽遇倒春寒。
雪里梅意早,池邊形影單。
分香入簾幕,邀月上欄桿。
清絕試雅韻,氣和心自安。
@老街味道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