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愛倫·坡(1809年-1849)年,19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美國浪漫主義思潮時期的重要成員。
象征主義所謂“純詩”的主張,最早是由埃德加·愛倫·坡提出來的。他認為,對于詩來說,音樂是根本性的,其關于詩歌音樂性的主張及實踐,對法國象征主義影響深遠,以至于音樂性成為象征主義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藝術特征。著有小說《黑貓》《厄舍府的倒塌》《血色死亡的面具》《莫格街謀殺案》《莉蓋亞》等,詩集《帖木兒》《詩集》等。
安娜貝爾·麗
作者:埃德加·愛倫·坡
在很多很多年以前,
在一個海邊的王國里,
那兒居住著一個少女,你也許知道,
她的名字叫安娜貝爾·麗;
這個女孩活著只是為了愛我,被我愛,
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目的。
我是一個孩子她也是個孩子,
在這海邊的王國里;
可是我們深深愛著,愛得超過了愛情——
我和我的安娜貝爾·麗;
就連那在天堂最高處飛翔的六翼天使,
也對她和我的愛羨慕不已。
這就是那事情的起因,從前,
在這海邊的王國里,
烏云中突然吹來一陣狂風,凍僵了
我美麗的安娜貝爾·麗;
她那出身高貴的男親戚也來到,
憤怒地把她在我身邊奪去,
然后他把她關進了那墓穴,
在這海邊的王國里。
那些天使,在天堂一點也不幸福,
他們在把她和我妒嫉——
是的!這就是那原因
(在這海邊的王國人所共知,)
就這樣,在那夜晚的云朵中吹來了冷風,
把我的安娜貝爾·麗活活凍死。
可是就算現(xiàn)在,我們的愛也要遠比
那些比我們年老的人,比我們聰明的人
所擁有的愛更有力——
那些天空上面的天使,
還有那些大海下面的魔鬼,
都不能分開我的和她的靈魂,
我和美麗的安娜貝爾·麗。
只要月亮發(fā)光,我就能
夢見我美麗的安娜貝爾·麗;
就算繁星不再升起,她明亮的眼睛
也依然和我在一起;
就這樣,在整個的夜晚,我躺在
我親愛的,親愛的,一生的新娘身邊,
在那瘋狂咆哮的大海旁,
在她安寧睡著的墳墓里。
《安娜貝爾·麗》是詩人埃德加·愛倫·坡創(chuàng)作的一首悼念早逝愛人的挽歌。
該詩音韻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 全詩洋溢著一種濃郁的憂郁美。埃德加·愛倫·坡在其著名的文學評論《創(chuàng)作原則》一文里說,人世間最令人傷感的莫過于死亡 , 而最具詩歌性的莫過于自己鐘情的女子的死亡 。本詩則具體地詮釋了詩人這些著名的論點 。詩中的女主角是詩人的年輕亡妻弗吉尼亞的化身 , 悲凄的愛情故事本身也加深了詩的憂郁美,從詩中可以讀到詩人對亡妻深深的懷戀和歉疚。更在音韻的呼應下, 營造了一種凄美、哀婉的動人意境。 這種音樂性對悲涼氣氛的強烈渲染 , 構成了 一種立體的富于感染力的悲涼氛圍 , 令讀者感到欲說還休 , 難以忘懷。此詩雖然是一首愛情詩 , 卻沒有月光下感情篤深的戀人間竊竊耳語 ,沒有甜美的擁抱 , 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只是“蒼白月亮輝映下的凄涼的夜色”和蕭蕭的寒風 , 古老的王國和海邊的一丘孤墳 , 以及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間愛情的破碎。此番凄美的意境恐怕比“寒蟬凄切”“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美景象更讓讀者為之動容。此外,這首詩歌的形式?jīng)_破了傳統(tǒng)的五步抑揚格 , 全詩以長句為主 , 而長句的使用更輔助了詩情的傳遞。
意象美也是本詩的一大特點 。“在海邊的一個王國里”將讀者帶入到一片濤擊岸邊 海風吹拂的幽美意境之中, 而“月亮”“星星”的出現(xiàn)更讓人感受到夜的凄涼。而詩中“六翼天使”“靈魂”“墳墓”等詞的音節(jié)中所發(fā)出的如風般嘶嘶的聲音, 一如吹拂的海風 , 更像安娜貝爾麗的輕均的呼吸, 吹來又退去 , 兩者同癡情戀人的呼吸融合交互。 典故的引用更增強了其意境美和藝術渲染力 。
象征手法的運用也被詩人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 誠如巴舍拉爾所言 ,埃德加·愛倫·坡是一位致力于描繪現(xiàn)實和夢幻兩者晦明交界地帶善狀況的詩人。在詩中 , 海洋和陸岸的意象頻頻出現(xiàn)分別代表著生命和死亡 , 夢幻與現(xiàn)實 , 生者與死者的交匯融合。而安娜貝爾·麗的“高貴親屬們”以及心懷妒意的“天使們”則象征那些執(zhí)意反對詩人與弗吉尼亞相愛的人和世俗的偏見 。 而墳墓的出現(xiàn)則象征他們之間那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
法國現(xiàn)代文學巨匠波德萊爾稱詩人是“寫神經(jīng)的作家”。他的詩歌確實深深地觸動了每一個讀者的神經(jīng), 留下極深的印痕。詩人所展現(xiàn)的遙遠的,古典的, 憂郁的美觸動了人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他的凄美的詠嘆和憂郁的吟唱至今仍為世人所驚嘆和贊美。
□高迎慧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