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談心社(ID: txs163),作者談心社社長。
前段時間,微博突然掀起了一陣改編古體詩的潮流。
起源是有網友惡搞曹植的《七步詩》,改成了白話版本:
來源:微博@繁花大官人
這一下,大家都坐不住了,一個個詩興大發(fā),紛紛下場展示了一番自己的創(chuàng)作天賦。
于是,《贈汪倫》《木蘭詞》《登鸛雀樓》這些古詩都有了通俗版本:
很少寫詩的年輕人們,把古詩改成白話喊麥體,感受到了極大的樂趣。
然而他們不知道,中年人看到這些作品,大概不會覺得搞笑。
爸媽們只會輕輕挑一挑眉,露出不屑的眼神,接著驕傲地打開手機:
沒看過中年人的朋友圈,都不知道什么才叫“文藝復興”。
中年人,朋友圈隱藏的大文豪
年輕人或許覺得白話詩很新鮮,但對于中年人來說,寫詩或許就跟吃飯喝水一樣日常。
似乎在任何場景下,他們都有滿肚子的“詩興”,需要釋放。
在白話詩之前,有這樣一批爸媽。
他們文采飛揚,不管是古體詩、散文詩、現(xiàn)代詩,通通玩兒得轉。
爸爸媽**文字功底,年輕人們怕是都要甘拜下風。
面對良辰美景,登覽高山,下臨碧海,興盡之余,他們一定會發(fā)一條朋友圈。
景色不一定多美,但是情調一定要有,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發(fā)現(xiàn)美的心靈。
來源:梨視頻
即便是人頭攢動的城里小花園,他們也可以寫出空山新雨的意味。
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興致來了,都要吟詩作對。
不賦詩一首,再和朋友們分享一下,怎么對得起眼前的美景和此刻的愜意?
仿佛每個爸媽,都是且行且歌的吟游詩人。
他們把朋友圈當做在線詩集一樣使用,有配畫,有配字,還有三五好友一同品鑒,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逢年過節(jié),賞心樂事,他們更是要精心籌劃一首自作詩歌,在朋友圈抒發(fā)胸臆,問候親友。
素材來自社長朋友的舅舅
即使沒有對仗工整的詩歌形式,他們也喜歡說話帶點文縐縐的氣息,用上一些修辭手法,傳達自己復雜的情感。
七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文青,都是看著北島、顧城、舒婷的詩歌度過一代青春的。
那個年代對于語言之美的儀式感,已經深深刻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八十年代的同學錄贈言
兒女情長,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零零碎碎的感想,在他們筆下都突然變得高級了起來。
當年輕人還在唱李榮浩的《爸爸媽媽》抹淚的時候,爸爸媽媽已經可以寫作現(xiàn)代詩,歡迎回家的女兒。
當年輕人還在哭嚎“我科二又沒過”時,爸爸媽媽們出門練車已經能寫出人生的大徹大悟。
當年輕人們裝點房屋只會配圖發(fā)“好看”時,中年人們裝修已經能寫出連續(xù)劇,還能升華主題——“裝修是在增加家庭的羈絆”。
中年人的筆下,生活處處充滿寓意, 總有幾次心潮澎湃,免不了寫下幾句隨筆。
年輕人們看了,怕是也只能喊“666”。
打油詩,中年男人的浪漫主義
當然,生活中也不全是“下筆如有神”的文青。
朋友圈詩人的主力軍,還是那些文采平平的中年人。
文字表現(xiàn)力從不是限制他們表現(xiàn)的因素,他們或許不擅長寫詩,但絕不放棄詩歌這一陣地。
即便不能出口成章,他們也總是按捺不住寫幾句打油詩來釋放一下。
時代在進步,書寫的工具在更新,但中年人心中的“詩意”,自古有之。
比如著名的人形造詩機乾隆皇帝,一生作詩4萬多首。
他到哪都要不甘寂寞地揮灑御筆,放到現(xiàn)在,估計就是朋友圈里的刷屏怪。
其中最出圈的一首《飛雪》,絮絮叨叨數(shù)了21個字的雪花。
據(jù)傳還是紀曉嵐(也有說沈德潛)給他補上了最后一句點睛之筆:飛入蘆花都不見。
你對打油詩的神奇力量,一無所知
再比如民國時期的奉系軍閥將領張宗昌,現(xiàn)在提起他,大家想到最多的是他的詩選。
雖然他基本沒上過學,卻熱愛附庸風雅,整日舞文弄墨。
他留下了一首首經典名作,譬如這首“偽大風歌”,劉邦看了都要欲哭無淚: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xiāng)。
數(shù)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最近被浪姐翻唱又火了一遍的《蘭花草》,原詩是胡適的《希望》: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現(xiàn)在看來,語言樸實無華,也是白話詩經典了。
在當代,打油詩也在中年人的生活中悄然復蘇,不同流派的詩人百花齊放。
有寫實派詩人,疫情期間,長日漫漫,發(fā)出“為了保平安,辛苦就辛苦”的人生感嘆。
@二十五歲的蒂凡尼
也有浪漫派詩人蘇大強,妙筆生花勇敢追愛,差點就能譜寫一首夕陽絕戀。
浪漫派二號詩人宋曉峰,則靠著強大的比喻功力略勝一籌。
他心中的情絲,就如三春的綠柳。
作為象牙山第一詩人,宋曉峰的文學水平可能比乾隆還差了好幾個張宗昌,但照樣把作詩融進了他的日常。
無論開心與否,只要情緒到位了,就是一句“此情此景,吟詩一首!
啊,地主斗得真陶醉,剩下一張很珍貴,
要有炸彈你別后退,中心思想想加倍。
又或者在歡樂喜劇人上表演爭奪男一號,他的打油詩也是開口就來:
啊,這位兄臺長得帥,我們哥倆實力派,
看看演戲誰厲害,真想一腳把你踹。
還有觀察派詩人,將中年人特有的“說教欲”,用詩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比如易中天寫打油詩調侃教育:
朋友圈的“爹”們,更是以詩言志,分享起了自己的育兒經......
@自然卷的雀斑小葵
當思念久未歸家的兒女時,他會在“相親相愛一家人”里有感而發(fā),并為自己取一個號,每逢節(jié)日賦詩一首:
寫詩,更成了中年人的一種社交方式。
要是見到多年老友,一定要隨性吟兩句詩,才是給足了面子。
即使沒有華麗的辭藻,他們也可以用押韻的句式,讓你跪下唱征服。
可以說,寫詩不僅滿足了爸爸們指點江山的表達欲,還能照顧到他們內心的那點小嘚瑟。
不管寫得再“俗”,在他們心里,寫詩都是文化人干的事兒。
為此,他們甚至還想過出詩集。
上有《人民的名義》里的鄭西坡,身居高位還對出詩集念念不忘。
下有樸實老百姓的蘇大強,人生夢想除了喝手拿咖啡以外,就是出本書。
不難發(fā)現(xiàn)的是,中年男人們寫打油詩,內容還在其次,“此情此景”才是關鍵。
文字,大白話;深刻思想,沒有;但只要押上韻,朗朗上口,就齊活兒了。
打油詩,其實更像是當代中年男子用來表情達意的一套工具。
詩歌就是中年人疲憊生活里的浪漫主義,是他們對待生活的最高禮節(jié)。
爸**票圈,你無法踏足的領域
中年人們對詩歌體裁的熱愛,可能年輕人們永遠都不會懂。
大部分年輕人,沉迷于以更簡短、更調侃的形式來消解自己的情緒。
他們的微信聊天,如果錯發(fā)給了爸媽,可能會收獲一個真誠的問號。
一張表情包,頂上一百句回答。
一個“?”,吐了一千個槽。
一句“臥槽”,說了一萬種心情:驚訝、氣憤、激動……
而此時,你的長輩們會用優(yōu)美的文字告訴你——
你的語言有多么蒼白無力。
假如趕上親朋好友過生日,年輕人們的一條微信祝?赡苁菨M屏的特殊符號。
他們還樂于去發(fā)現(xiàn)哪些特殊詞匯可以解鎖微信的功能:
快看!屏幕掉小星星了!生日快樂
你爸就不一樣了,他可能提前幾天就要開始籌備,編輯一首誠意滿滿的生日贊歌:
怕對方看不出來,他還會精心標注出自己的藏頭詩,再搭配上鮮花動圖一同奉上。
只為收到詩的另一方看出自己的用心,在生日這天收獲快樂。
假如上了一天的課,異常疲憊,年輕人們可能會開始在微信里抱怨“啊啊啊啊啊啊累死了”。
再搭配上一個精疲力竭的湯姆貓:“我真的不行了!
而你的老師就不一樣了。
他會在課程群里群發(fā)自己的詩歌,苦口婆心地告訴你教課有多么辛苦,自己已經身心俱疲。
素材來自社長朋友的老師
這押韻,這有模有樣的打油詩,還真叫人哭笑不得,學生們以后怕是都不敢上課開小差了。
在群聊里,對別人的發(fā)言,年輕人們可能只想回一個表情包“了解”“好的”。
當他看到一段非常有道理的話,想表示贊同時,更是會貢獻出一串神秘代碼:
“nssd(你說得對。)”
“樓下的書店沒有您的著作,我把書店砸了,我做的對嗎?”
中年人們就不一樣了。
他們會通過詩歌接龍的方式,對上一個人的話表示贊同,并傳遞新的祝愿。
爸**群聊里,唯有作詩才能禮遇知音。
在年輕人的票圈里,無論多么正式的話題,他們都能用一套“玩!绷魉回復。
中年人則喜歡在朋友圈洋洋灑灑寫小作文,還必須是得點擊“全文”才看完的那種。
寫完后,還要在評論區(qū)補上一條解釋: 有感而發(fā),隨便寫寫。
親友們給他最多的回復,可能是
。
假如年輕人和中年人聊天,那簡直就像文化碰撞大戰(zhàn)。
中年人不懂,好好的《背影》,怎么就只被記住了一句“我去買橘子,你站在此地不要動!
年輕人看到長輩們發(fā)的,總是先下意識地感到不妙,然后緩過神來:哦,沒事這是我爸發(fā)的。
朋友圈的年輕人和中年人,仿佛白話文與文言文交接的新文化運動時期。
說到底,這只是兩代人的不同情感表達方式。
但你若是哪天覺得自己表情包有限,表達詞窮,也許可以像輕而易舉就在朋友圈洋洋灑灑幾百字的你爸學習。
偶爾來一次文藝復興,也未嘗不可呢?
本文轉自公眾號 談心社(txs163),這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我們?yōu)槟闾峁?/span>一個聚集地,為你呈現(xiàn)年輕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們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
作者:談心社社長
來源:談心社(ID: txs163)
編輯:崔景靚
寫詩不如點個 在看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