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聯(lián)盟 - 我的家園美如畫
-
不可一日不讀書
(20121030)
楊珺波
零零散散地翻了許多書,雖然也記住一些文字,但是僅僅是生活的“閑讀”而已,沒有什么大的閱讀收獲,更不敢說這是在做“學問”,當自己真正站在文化的面前時,才會真正感覺到自己的“卑微”與“渺小”,簡直渺小得可憐。
其實對于我來說還是很喜歡閱讀的,每天都會閱讀一點自己喜歡的文字,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的閱讀還處在“閑讀”的階段,這對于我對自己的閱讀要求是遠遠不夠的,我必須把我的閱讀推向一個縱深的發(fā)展,使閱讀變得深遠而更加有意義。
閱讀對我來說是幸福的,但是也是很艱難的,畢竟我自己閱讀的底子太薄,僅僅就是一個初中文化的閱讀底子,這對于閱讀很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來說的確很困難。
最近一個友人推薦我有空多讀一讀“儒家十三經(jīng)”和“佛教十三經(jīng)”,友人說這大有用處。暫時我也不太明白到底閱讀這些有多大的用處,但是如今好多書畫藝術(shù)家都在提出,好的藝術(shù)作品必須是文化的思想的,但是文化也好思想也好從哪里來?不就是從閱讀這些經(jīng)典的文字中啟發(fā)而來嗎?所以我是一定要閱讀這文化經(jīng)典的。
之所以一定要閱讀這些文化經(jīng)典,緣于我在想無論是我的書法還是中國畫的學習,亦或是我的人生,都不可能僅僅是物質(zhì)表面或任何技巧上的追求,最終應(yīng)更多是文化的追求和因此得啟發(fā)而產(chǎn)生的新思想。離開了文化,對于我思想的啟迪或開悟是不利的,縱然走下去或許就只能夠做古時候的一個 “賣油翁”而也,僅就會停留在技巧的熟練上而不會有更大的成功,甚至可以斷言就是一種失敗。
所以,當我正真面對文化的學習時,無論顯得多么卑微與渺小,我都不會放棄學習,所以不可一日不讀書。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相傳東漢時期的董遇自小家貧,靠打柴維持生計,奔波之余還要在“三余之時” 讀書,被親兄長譏笑也毫不在乎地堅持讀書,最終名揚當時。
一個打柴娃尚能如此,更何況我還有一點初中的學習基礎(chǔ),加之不為生計奔波,有何理由不好好讀書甚至讀好書呢?
在如今這個被功名利祿弄得浮躁的社會里,唯有讀書才可以提高自己,才可以使自己升華,才可以使自己真正的在自己的書房里忘記功名利祿,好好的靜下來。
今天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帖子,說的是國人為什么不喜歡讀書,并例舉出了一個可怕的數(shù)字,我十三億中國人平均每年每人才閱讀4.3本書,與其中例舉出的國家中讀書最少的韓國相比,也少了韓國每人每年平均讀書量的七八本,更無法和一個愛書的民族“猶太人”相比了,猶太民族每人每年會閱讀六十四種以上的書籍,這個差距不難讓我們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閱讀讓猶太人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最有文化的民族(諾貝爾獎項獲得者中猶太人就占有很大的比例)。
我希望自己好好閱讀,更希望我們的國人喜歡上閱讀,重視閱讀。在我看來,也只有閱讀才是我人生最美、最休閑、最幸福的事。我可以餐餐粗茶淡飯,亦可無錦衣玉食,但是絕對不能沒有了閱讀。
回復(fù)